王英杰
在批阅学生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因为学生由于计算出错没有达到优秀而感到可惜。在计算时,学生经常少写,错写,多写,漏写数字和符号,使作业中的错误很多。针对这些现象,分析学生爱出错的原因,我有所感悟。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老师和家长往往认为只是由于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但本人认为还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有些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有些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还有些学生对算理掌握不透彻,算法不明确,导致计算不正确。那么,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同样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想做。
(一)在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后,我就会使用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及时作出评价,使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在强调计算的同时,我经常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比如: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关于计算题的数学游戏(抢夺红旗、占领高地、小组接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卡片口算、小黑板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掌握算理
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能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正确率。因此在計算教学中,我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一)学具操作,理解算理。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比如:我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让学生拿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再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凑十法的理解有困难,我们也请出小棒来帮忙,通过对小棒的摆摆弄弄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大脑发育程度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只会做不会说的情况,因此,动手操作学具会使计算过程在孩子的脑中清晰化,边摆边说使学生思维条理化。通过摆小棒计算的操作,使学生充分经历凑十法形成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将凑十法以算式的方式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实现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初步建立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我要肯定学生每种合理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意识,理解算理,从中比较出最优算法
(二)联系实际,讲清算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教学口诀求商时,先复习乘法口诀,利用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求商的学习。再如,我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相同数位和小数点必须对齐的道理。
三、注重练习
(一)加强口算训练,为其他计算打好基础。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
要使学生口算能力提高,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方法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千万不要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注重笔算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
数学课是思维体操课,要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式题计算要求学生养成不但能理解算理,并且会讲清算理的习惯。在教凑十法、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这一类比较基础的运算时,要求学生把计算过程互相对说。只有这样,学生自己在解题时,才会出现默默地思维计算顺序和过程,才会使他们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增长。同时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足够的笔算练习。此外,我还利用早自习、课间等小块空余时间做计算题卡,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强化简算练习,提高计 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四、养成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保证。计算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一看,指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想,指想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是否可以用简算:三算,指认真动笔计算。
(二)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
(三)培养检查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二查演算过程,检查过程是否完整,得数是否准确等。同时,要求学生利用验算来检查,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