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锐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推崇下,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还需要提高音乐素养、人文素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之一,而学习音乐表演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最佳途径。在很多高校中,已经将音乐表演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学生可以将这一门课程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上,我国高校音乐表演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此谈谈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及策略【1】。
关键词: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现状;策略
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需要得到全面发展,他们也需要一技之长。在现行的许多学校和家长,已经对学生进行特长的培养,这大大促进了大学中的音乐表演以及其他艺术类的专业的发展。可以说,音乐是通俗易懂的,是每一学生都乐于接受的,其中动听节奏以及内涵丰富的歌词都深深吸引着学生。大学中音乐表演专业也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这一专业的教学中,要立志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一、高校大学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
音乐表演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迄今为止音乐表演有许多不同的方向和分支,既包括钢琴专业、形体舞蹈,又包括舞台表演。通过音乐表演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并且学生还要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以及具备演绎不同风格作品的能力。在这一专业的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对其提供了帮助与扶持,促进了音乐表演专业的完善。音乐表演专业已经作为单独的学科纳入高校中开设的课程中,并且对于其中的专业技术以及专业人员也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和时间,这使得现今的音乐表演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虽然音乐表演在发展上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前景,但是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它仍然存在一定的劣势。首先,仍然存在学生不了解音乐的问题。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流行音乐上,或者停留在词意和节奏上。其次,真正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还是少数,学生只是对听音乐感兴趣,缺乏学习音乐的兴致,并且对于古典音乐也不感兴趣。
二、针对我国高校表演专业现状提出的策略
(一)更新音乐教育理念,重视音乐表演【2】
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改变对音乐表演的看法,才能在行为上教好音乐表演这一专业,才能使得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学校只有完善音乐课程的教学,才能在音乐表演教学上有所建树。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必修、选修音乐的管理,建设音乐艺术,从而使得音乐表演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学校在重视音乐表演的过程中,除了在思想上重视,改变教学观念,还应该在音乐设备上加大投资。学生具备齐全的学习设施,有利于他们端正学习音乐表演的态度,也有利于他们保持最初的兴趣学习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充分发挥好电脑、器材的优势,为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并且激发学生一定的表演天赋【3】。
(二)引进专业的音乐人才,强化师资力量
高校在音乐表演专业中,应该不断地引进专业的音乐人才,同时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提高音乐素质,这都是学校强化师资的具体表现。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表演的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其吸引力,使得學生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在教学这一门专业的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之间的交流。音乐表演并不同与其他专业的教学,教师只有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才能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想法以及表演意识。除此之外,教师本身要加强自己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和补充自己的音乐体系结构,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三)指导学生认识真正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表演兴趣
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将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在思想上帮助学生认识音乐,在行为上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在大学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对音乐的理解也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大多都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对其民族、古典的音乐几乎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通过流行音乐灌输古典音乐的教学是最有效的办法,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更加容易接受音乐的学习。学生在思想上,有正确认识音乐的看法之后,对音乐表演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认识有助于学生逐渐培养对音乐表演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激发潜在的表演天赋。
三、总结
音乐表演专业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进行强有力的配合。教师在教学音乐表演专业时,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热爱音乐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思想上改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帮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表演的动力,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表演的魅力。最主要的是,教师还应该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保障学生的学习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喆.《大学音乐课堂古典与流行的结合实践》,学术期刊《北方音乐》,2016年6期
[2]白雁.《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学术期刊《消费导刊》,2017年4期
[3]吴国玲.《古典音乐对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学术期刊《文学与艺术》,201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