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文本,绽放语言之花

2018-07-30 02:49孙明华顾胡珺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言训练积累阅读教学

孙明华 顾胡珺

【摘要】语言训练与阅读教学本是相辅相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立足文本间有规律可循的字、词、句、段,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积累文本里所涉及的词语、句式和构段方式,从而循着规律,真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方法,促使其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训练 积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于:“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言训练与阅读教学本是相辅相成,阅读文本的过程即为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式、发展思维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正是提高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训练版块,找寻文本中的字、词、句、段等语言单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进行有效训练,促使其在说话、写话中活学活用。只有从低年级阅读教学时开始着力训练,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奠定扎实基础。

一、积累词语,使言语鲜活精妙

1.贮存有声有色的好词

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理解、积累词语,并加以运用是最为基本的训练。低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而词语的训练绝不可脱离文本与其熟知的生活实际。如若词语是抽象的,与生活脱节,那么词语则失之鲜活的色彩。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化,形成直观的意象,才能引导学生品味、积累词语,将文本中的优美词语内化为自身语言。如《世界多美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其中“蓝湛湛”一词,与湛蓝一致,指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或是湖海等物,作为叠词,它读来也富有音韵美。笔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播放深蓝色的天空图片,原本抽象的颜色词语与学生熟知的色彩所联结,学生无意间便记住了“蓝湛湛”一词的含义与其展现出来的美感。随后学生迁移自身经验,纷纷表达生活中所见的“蓝湛湛”的事物,如“蓝湛湛的大海”“蓝湛湛的气球”等。结合文本,将词语形象化,从而迁移内化,不知不觉便为学生贮存了可以运用的优美词语。

2.留心缺其不可的妙词

文本中词语的运用绝非随意,恰到好处的词语运用使文本前后呼应,有声有色。缺其不可的关键词语正是语言训练的极佳切入点。如《乌鸦喝水》中有一句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此句话在文本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的“终于”一词正是体现了乌鸦的锲而不舍与智慧。笔者在教学时故意读成:“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学生质疑后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与思考,何为“终于”,以及为何文本中需要“终于”一词。学生立刻感受到乌鸦可能是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最后好不容易才有了合适的解决办法,其过程一定很不容易。如果没有“终于”,那句子的含义则会大相径庭。品味词语的妙用之后,以“终于”一词来进行造句训练,让学生在及时的语言实践中活学活用,学习借鉴文本中的精妙词语来遣词造句。留心文本中用意巧妙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并走入运用环节,是阅读教学和语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二、模仿句式,使言语意味深长

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要求是:“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理解文本中的句子,正是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前提。

1.练说别出心裁的佳句

匀称而富于想象的句式是低年级阅读文本中的常客。朗朗上口的小诗,文质兼美的小短文皆离不开巧妙的句式。文本中别出心裁的句式表达非常适合作为语言训练的范式。如《家》这首小诗中旬式“……是……的家”以一组排比句的形式出现,同时其中蕴含着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迁移训练时教师提供相关的图片,如夜空中的星星、沙漠中的骆驼、大海中的鲨鱼等,结合句式,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随后再引导学生迁移其他的生活体验,使之徜徉于想象的世界,与自然万物愉快地交流,初步学习用文本中“……是……的家”的句式来丰富自身的积累。学生在说一说、练一练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文本中“家”的内涵,也能够轻松地习得一种语言模式。

2.补足意犹未尽的短句

除却文本中固有的句式,文本的留白处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可选切入点。低年级的学生有着极富灵性的想象力,针对文本中许多未尽之处,结合句式,进行语言的训练,既能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也能够提高其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更能够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类训练在低年级的文本中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如《世界多美呀》一文中,当小鸡终于看到世界时,它眼中的世界是美丽的。但是文本中仅仅写道:“它看見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写完三种事物后,就以省略号来一笔带过。可大干世界的繁华显然不止于此,此处的留白正是给予了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以“它看见……是……的”的句式,以及ABB式的叠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迁移,也不失为一个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积极性的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的句式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恰当运用句式的能力,也能丰富其语言,提升其运用经典句式来表情达意的能力。长此以往,其语言表现能力必然愈加灵动。

三、迁移段落,使言语形神兼备

积累语言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语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把从文本和生活中习得的零散词语组织成段是较有难度的。文本正是学生用来学习阅读和写话的例子。一年级的文本大多由句式整齐诗歌、段落间逻辑关系分明的短文所构成。通过“造段”的训练,也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其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

1.仿说句式规整的段落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识字3》这一首诗正是学生用来举一反三,仿写段落的范例。诗中的句式统一,前半部分皆以“……蜡笔,画……”来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在进行相关句式训练的基础上,将描写祖国风光的句式串联起来,就能形成一段自我创作的小诗。学生在类似的语言训练中,既能初步涉猎诗歌的改编方法,也能够逐步习得文章架构的形式,为其今后学习段落构架奠定基础。

2.关注层次分明的语段

文本中不乏层次清晰的段落,其构段方式极具典型性。比如在低年级文本中出现较为频繁的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有意识地设计相应的训练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作者立意、选材和安排结构的模式。如《看菊花》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就以总分的构段方式来描写公园里的菊花。先总写菊花的美丽,随后再分写菊花数量多、颜色多以及不畏严寒的品质。教学此段时,教师应予以指导,鼓励学生模仿此段,先总后分,说一说生活中所熟识的其他的花朵,或是其余风景。

关注段落的层次,并以此为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构段方法,使之在训练中能逐步迁移运用典型的构段方法。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大有裨益。

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立足文本中有规律可循的字、词、句、段,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让学生能够循着规律,真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只有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借加强语言训练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之美和语言运用之美,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积累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