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翔
距离杨超越走过花路,以第三名的點赞数成为火箭少女101中的一员已经过去了一周,百度指数从上周日的峰值279950,迅速下降到周四的57763,迅速地成为话题,然后在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之后,又迅速地消失,都是可以以小时来记录的。
在那个周末,世界杯的小组的话题被顺利压制,甚至有很多德国的“球迷”都没有意识到绝杀瑞典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英格兰的狂胜也没能超过针对杨超越的讨论。KPL决出了两支将要参加总决赛的队伍,LPL的常规赛在顺利的进行,追比赛的小姐姐们扒出了杨超越和英雄联盟队伍教练的八卦,和之前在COS圈的足迹。
整个事件和爆发可以说都在情理之中,却也有一些超出计划的部分,当一周之后一切归于平静的时候,稍微试着复盘一下中间的疑惑。
情理之中的部分是,最后几期《创造101》的话题增加几乎都和杨超越有脱不开的关系,节目提供素材,然后话题在一天之后再一次发酵,让热度下降的速度得以降低。
所以最终的爆发是可以预料的,关于一个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讨论可能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一个结果,因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每一个人对自我的映射,自说自话看上去在吵架,实际上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话。这样没有结论的讨论,可以在商业运作之下持续一段时间,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在热搜结束之后迅速降温。因为自我表达结束之后,我们并不能说服谁。
这是互联网非常有意义的一个部分,去中心化的无序让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表达的空间。
但是,在杨超越事件真正爆发之后,让人意外的是,意见领袖们试图在互联网上重新构建社会规则的意识非常的强烈。以至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矛盾成了话题持续升级的关键。
意见领袖们渴望依靠观点规划出自己的地盘,各自吃下粉丝,但是当GQ这样靠讲故事还原人性的报道出现的时候,就代表着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也是挑战了互联网“权力阶层”只输出观点代表情绪的行为方式。
放下洪蔚琳和何韬的职业操守不谈,每一个意见领袖自己眼中的杨超越已经远远覆盖了本真的杨超越,这是不争事实,也是让人意识到有些难堪的部分。这就像五千年前,人们争论太阳的来历一样,最终以一个群体的认可而代替了事物的真实属性而形成了早期的社会和阶层。
现在,有人想在互联网上重新制定社会规则和政治正确,而参与其中的沉默大多数和精英阶层为此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最终无论是士大夫主政,还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互联网的本质都在受到挑战,到底是朝着一个现实社会的延伸发展,还是超越一种无序的状态回归,这是整个杨超越事件娱乐营销和流量潮汐之外让人惊讶的部分。
我们有个可以无限制流量,随时随地上网的设备,但是我们又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到互联网的生活之中呢?“可恨”的杨超越让这样的阶层矛盾和规制正确摆在了台面之上。而杨超越因为自身打破壁障的人生境遇让几乎所有阶层都积极的到了这场讨论之中。
之前主流的表述中,互联网的疯狂被解读为“乌合之众”式的追随和身份区分,但杨超越的故事里,捕捉到的是很多参与者可能更喜欢的只是无意义的狂欢。这个二十岁的姑娘因为身上被剥离了所有可以从技术层面上出发的技术讨论,所以反倒是一个更清晰的图腾。
到底有多少人信仰的杨超越的图腾可能并不太重要,但在互联网世界到底允不允许这样的图腾的出现才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带着这个思考,就会有一些问题挡在面前,社会属性极强的电子竞技到底算不算是互联网的原生产物?如果我们想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连接每一个电竞爱好者,那么如今日趋规制的发展模式还对吗?
该不该接受更多时候我们寻求的放松方式和体验就是无限的狂欢,不需要观点,只要有平实的记录就好。在电竞和体验和观赏上又应该怎样独立的发展和相互关联,这些现实的问题都是变得格外的刺眼。
如果像运作“可恨的杨超越”一样去利用流量的潮汐来运营的电子竞技的话,是不是注定就会被遗忘,又是不是本来就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