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珺萌
我还是喜欢管周晨叫老杨。
认识老杨始于他走到台前成为解说。
尽管那时的我还对War3一无所知,但MagicYang这个ID和那个带着眼镜的斯文小伙成为了我停在142频道的理由之一。印象里这个看似冷峻的男人其实偶尔喜欢讲冷笑话,于是我看142、看War3这个令我摸不着头脑的项目的目的之一就是期待这莫名的冷笑话的出现。
这不,采访时,他标志性的冷笑话又出现了——
他在讲他最初的《魔兽世界》生涯的时候,讲起自己的一段经历,“那时候我选了个亡灵,13级,结果我凭借自己的风骚操作成功死在了蜘蛛洞里。”
石翔和我都愣了半秒钟,结果我们三人同时仰头大笑。
对于记者石翔来说,可能是彼此间的距离被一下拉近了;对于我这个旁观者和追星者来说,是当年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对于老杨来说,也许是他依然让这段看起来由记者主导的对话里,充满着他自己的特色和节奏。
老杨自己讲,是因为许久不出现在台前,所以多少对自己的身材疏于管理。于是采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甚至显得有些“油腻”的老杨,和曾经镁光灯下的冷峻少年相去甚远。当我兴高采烈地把我和老杨的合影分享给当年一起看游戏风云的朋友们时,他们都说:“老杨怎么胖成这样了。”
也许这是现在的老杨再也无法回避的问题,一如很多人问我老杨现在在做什么一样。和当年的小熊依旧活跃在直播和微博中不同,老杨转到幕后、离开游戏风云到现在,他几乎消失在了公众视野里。关于这些,他说都是遵循他内心的选择,“没什么可后悔的。”
这句话是说他当年第一次站上台前,走上也许并不完全适合他的大屏幕;是说他为了已经势头走低的RTS项目为了自己的《星际争霸2》的梦想,出走多玩;是为了他再次回到游戏风云,并转职幕后;是为了他目前在戏谷,选择一条默默在电竞领域耕耘的路。
我们曾经仔细讨论过如何呈现老杨身上那种独有的淡然状态,也讨论过到底是什么让一位本应争强好胜的职业选手变成了如今的与世无争,但我们不愿让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干扰读者对于老杨本身的认识,不愿用自己的过度剪辑去减少本应属于他本人的故事的丰富性。也因此,有的人认为是老杨自己无法把握住机会,也有的人认为是老杨对RTS的执拗和痴狂让他错失了他本应获得的机会,或者其他。命运的转轮不断转动。经过推演,老杨慎重走进他选择的、也许并不是最适合他的那一格。
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杨也一样。
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让他成为“抗韩英雄”那次推演,也正是记者在第一部分用相当多的笔墨去呈现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故事中老杨与苏昊千百次对于细节的演练和把控,也是RTS游戏本身充满魅力的步步为营,也是一个细节改变整个事情结果的蝴蝶振翅,更是一步步严丝合缝的情节落脚将老杨推到了一个巅峰。他讲起那段故事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的是属于年轻人和追梦人的光芒。能感觉到,那是他最熟悉和热爱的领域,他用来获胜的是他最擅长的方式。那个时刻,他如鱼得水,像最精明的猎人,等着猎物上钩。
不同于现在集万千宠愛于一身的选手拥有的过人的天赋,老杨拥有的,是在枯燥的重复中推陈出新的毅力与勤奋。在RTS时代,这可以成为老杨制胜的法宝。
但如果把镜头无限拉远来看,这可能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弱点。
他需要不停的推演,把周遭的一切变成他所熟悉和掌握的。当他对于一切变化都了如指掌的时候,便能利用这些变化。但命运从来只有一次,并不会给他演练的机会。
这时候,重感情的他也许就只能将自己的偏好作为选择的首要标准。他热爱RTS游戏中无穷的战术与博弈,他热爱在不断地重复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他曾将未来赌注在《星际争霸2》中。有人说玩RTS游戏的人是孤独的。一如老杨,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里。
但那个时候,电竞大环境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了。越来越少的人钟爱对熟练度要求极高的分屏和多操,越来越少人有耐心去对着那些固定的元素去演练和思考。新一代的人求新,求变,他们的极致往往来自于灵光乍现,他们更倾向于协作,越来越少的意料之中的陷阱。类DOTA游戏的兴起,让老杨热爱的领域失去了更多关注,让老杨失去了一些对于自己生活的掌控,而此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不同。
他依然在努力适应新的角色。而也许友人讲的老杨的“丧”,正是来源于他愿望与实际的不匹配,来源于他的执拗,或者说是不顾一切的纯粹。如今的他依然走在自己的节奏里,去适应那些他可能无法推演的事,去平衡那些他可能不完全匹配的缺口。只是可能缺了一些热情,但没有人会说这种纯粹一文不名。
就像——他完全了然自己发福的身材,却一直没有严加管理。也许到了他认为有必要去控制的那一天,他就会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