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手势语言的运用

2018-07-30 11:33沈亚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比画手势苏教版

沈亚

手势语言属于体态语言的一种,它以其丰富的手部变化、鲜明的表意功能,生动形象地演绎着抽象的数学内涵,为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创造有利条件,甚至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杨丽萍的手舞动出孔雀的婀娜,指挥家的手幻化出气势的恢弘,古琴师的手拨动出音符的空灵,艺术家们以手显形,以形传神,以神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心灵的震撼。

教师的手同样也具有强大的功能,运用手势语言进行课堂教学直观、形象,对教学技艺有追求的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它、规范它、利用它。数学知识的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与儿童学习的随意、松散、具象形成了一道隐性的鸿沟,于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手势比画应运而生。手势比画指教师遵循数学学习本身的规律,从儿童的心理特性和年龄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运用生动、形象、简洁的手势动作,以利于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数学学习过程更丰富、更有效。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为例試做研究,总结归纳出可参照、可操作的手势比画,以丰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一、善用手势语言:让操作可视化

当有些数学概念难以言表,学生表述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借助手势语言,使操作过程可视化,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得更透彻。

【案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页~第4页“图形的旋转”出示例3情境图(如图1)

师:从第113页剪下三角形,在图上试一试,把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学生操作。

师巡视中发现:

①无从下手,不懂绕点A旋转的;

②点A在旋转过程中,发生位移的;

③旋转方向错误的。

师: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给大伙儿看看。

生演示,顶点A不动。(操作了几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位移,用笔尖按住点A后,可是动手一旋转,顶点处戳破,三角形纸片掉了下来,现场演示是满屏的尴尬。)把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师:可以在方格纸上试着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吗?

学生画图。

师:谁来交流一下画法。

学生上台演示。

师:如何验证你画的是否正确?

生:用手势比画一下。

师:你能演示一下吗?

生1用手势比画一下(如图2)。

师:动手比画,效果也不错。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可以先想象一下旋转后的样子,可以手势比画出旋转的过程。

让学生在“先想后比画”中激活空间直觉,在“先比画后画”中学会空间定位,完成空间梳理,提升空间想象。手势比画时,学生能明明白白地感觉到图形旋转时对点、贴边、转动的整个过程。在手势比画中体验、感悟、理解。这样的可视化简的手势比画契合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轨迹,能够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效。

二、巧用手势语言:让想象可感化

在建立空间观念的教学中,部分学生一旦脱离了具体的实物,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萍。手势比画的操作过程,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在眼前“再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案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7页~第78页“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明白吗?让我来考考你们。6厘米、4厘米、5厘米可以围成三角形吗?

生:可以围成三角形,因为4+5>6。

师:好样的,一下子就找到了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增加难度,10厘米、4厘米、6厘米可以围成三角形吗?

生1:不可以,因为,4厘米和6厘米接到一起,就不能撑起来了。(如图3)

师:多形象的“撑”字,这样的确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生2:4+6=10,围不成三角形。

师:异曲同工,好样的。再来一道:4厘米、5厘米、10厘米,可以围成三角形吗?

生:不行,这中间还有一厘米的空当。(如图4)

生2:4+5<10,的确围不成三角形。

师:孩子们,你们真厉害,能将“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活学活用。

小棒摆三角形建立的表象固然准确,但往往不牢固。一旦离开了小棒或间隔了一段时间,感知形成的表象会自然模糊。让学生手势比画两条短边的关系,可以让他们头脑中想象出第三条长边的样子,正因有了表象的支撑,有了深刻的体验,学生才会印象深刻。贴切的语言,细腻的手势比画,一组动作和一串语言“撑” “围”无时无刻不在暗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巧用手势语言:让数学本质透彻化

古人云:言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里的“手之舞之”即手势语言,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意识,某些含义,某些概念,当有声语言无法表达或表达不彻底时,可以用手来辅助。

【案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页~第51页“解决问题的策略2——画图”

师:边说边比画图形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长增加了,宽没变。(如图5)

生2:宽增加了,长没变。(如图6)

出示题目:新校区平面图中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礼堂。修改图纸后礼堂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礼堂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礼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图7)

师:请把示意图补充完整。

生出示图7。

师:你能解决吗?

生1:150÷5=30(米)

30×(20-5)=450(平方米)

生2:150÷5=30(米)

30×20-150=450(平方米)

師: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谁能上台边指边说说。

生:都是用减少的面积除以减少的宽,得到原来长方形的长。

教师在图示上配合学生的表述进行比画。(如图组8)

手势比画一下子找准了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长方形面积÷宽=长,而求出长方形的长是解决这道题的突破口,正因如此,画图的策略就更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精创手势语言:让难点突显化

碰到学习上的难点,是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经验,还是在错误发生前适当放缓坡度,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这值得每个教师关注与思考。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页

出示:练习十二第1题。(如图9)

师:你能用手指比画一下底边上的高的位置吗?

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互相比画给对方看一看,高的大体位置对吗?

同桌之间互相纠正。

师:请一个同学上台用手势比画比画。哇,你是怎样做到一指一个准儿的?(如图10)

生1:这跟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是相同的。

生2:看着他的比画,我想到了用折一折的方法也可以找出三角形的高。(如图11)

师:哇,天哪,这样一下子就找到了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高。可老师却觉得不一样。

生2:你可以把三角形底边以外的两条边忽略掉,这样就是和原来“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是一模一样的了。

手势比画能够巧妙地化难为易,这样的手势比画教学避免了枯燥和呆板,增添了趣味,为数学提供了认识对象和体验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属性形成了更为丰富的认知和感悟。

五、重复手势语言:让错误显性化

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这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经验之谈。那该如何探寻与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相关联的本因和根源,进而触发、激活、利用,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及时修正错误呢?

【案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页~第2页“图形的平移”

师: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图12)

生1:都是向右平移的。

生2:小船图平移得远,小鱼图平移得近。(如图13)

师:我们先来研究小船图。(如图14)

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发现典型错误情况如下:

①平移了4格,找中间两点的距离。

②平移了14格,找外面两点的距离。

③平移了10格,数成了点数。

师: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交流,争论,有人改动,有的问题相同,没有发现。

学生上台演示,指着数平移的格子数。指着数对应点之间的格子数。(如图15)

在手势比画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一一对应的点数,能够快速地发现小船向右平移是整体平移,即每个点、每条线、整体都是向右平移,且平移了几格也被纤毫毕现地点数了出来,使得错误无所遁形。

手势比画犹如儿童思维与数学知识衔接的一座隐形桥梁。有时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准确描述一个数学知识,而一个直观的手势比画却可以将数学知识的核心要素显露无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认识形体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过程。有效的动手比画不仅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形”产生鲜明的直观印象,而且能使学生对数学的“质”产生清晰的感知,既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培养了空间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比画手势苏教版
抱着女儿看雪
V字手势的由来
小小手指操:一枪打“四鸟”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磊编挑战A4腰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