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昌玺
教学已经五年了,在这四年中,我与孩子教学相长,形影不离,孩子给我的一切远远大于我给孩子的一切。
还记得那是工作的第三年,9月27日的那一天。
铃铃铃……铃声响起,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挪地走向班级,睡眼惺忪的四处看看,这个班级学生为啥坐的那么整齐,没有随地走动、没有交头接耳,更没有那“熟悉”的吵闹声。这个场面霎时把我镇住了。
不行,我一定要一探究竟,老师竟然没有在班级,真是匪夷所思,正在陷入沉思的时候,有一个声音正在向我靠近……小姜老师,你有什么事情么?我吱吱呜呜半天,在学生面前像一个没有人同意,随意进入班级偷师学艺的“小偷”,还被人家主人正好碰见,那场面不知道怎么形容,总之,特别尴尬。就在那一刻我当即做了一个决定,老师我明天能过来听您和学生的一节课么?老师笑着说:“我的课上的不好,你还是听其他人的课吧!,比如五年级张老师、六年级周老师”。我感觉老师有意在回避我,可是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放弃的,我说出了为什么要听老师这节课的原因,老师或许被我的真诚打动了,爽快的答应了,并骄傲地说:“有时间就来吧,四年级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张老师笑了,笑的那么开心,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知道她的笑很甜、很甜。
次日,我如约早早的来到她们班的教室,老师仍没有在班级,只听见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像是接到了“电脑指令”一样,动作一齐——挺直腰板、小手背后、眼看前方、双脚落地,那场面犹如阅兵式一般严谨、整齐。一个同学走到前台,那举动落落大方,声音慷慨激扬,好像早早已经准备好了一般。他说:“今天的课前小训练由我主持:课前训练开始了。请听第一题:抢答题 大于90度的角是什么角?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这个问题。抢到的同学像是中奖的表情,就这样一道题又一道题的进行着,时间好快,就這样课前三分钟到了,我也忙忙碌碌的记录着,仿佛这样的三分钟是在表演一般,这样的三分钟听着非常舒服,这样的三分钟已经形成了常规。
没过多久张老师进入了班级,脸上洋溢着笑容,那亲和力已经把我吸引住了,再看学生的表情,没有任何困意、没有任何多余的小动作、没有那讨人厌的交头接耳,好像此时除了上课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个更重要,我庆幸今天的课我收获了很多,这是在大学中不可能收获到的新知识,我更庆幸能得到这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与传授,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
经过一年的学习,老师耐心的讲解,我认真的准备,学生从多人的交头接耳到争先恐后抢答,从同学们睡意朦胧到两眼放光生怕错过任一一道题,从同学们的零碎的小动作到现在的小手背后规范整齐。这些都是在张老师那获取宝贵的经验,也是张老师的感染,让我感觉教学是需要我和孩子共同的成长,就这样的付出才会让接下来好的事情发生。
午后的天空格外的晴朗,阳光灿烂,接到通知马上到三楼会议室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回去准备一节课,因为我们要进行一年一度的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这正是我想要的,这正是我们孩子所需要的。静下心来认真准备,首先征求领导意见选择一节课——合格率。然后,打开课程标准看看难点在哪里?重点在哪里?打开数学教参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是上班以来看书看得最认真一次,认真批注、认真查阅需要的名词、认真参考教参里面的重点、难点。看似很难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等等。经过一次过后,我再次改正教学设计,改正整节课40分钟的安排情况,改变我讲的多,学生讲的少的问题,我们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找到了领导,让领导来指导一下我的课。经过领导一次次的点拨,我发现思路非常清楚,整堂课下来轻松了很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勤劳的人,在这一次一师一优课中,荣获辽宁省优秀课三等奖,同事将羡慕的目光投向了我,我把敬意的目光投向了张老师那里,张老师骄傲的笑容已经无法言表,我知道我是她的徒弟,我知道我的成绩都是介于她一次次的鼓励、一次一次的教授,我们四目相对久久地看着对方。我知道此时的成绩都是拜谢与张老师那里,老师让我在这一次的教学活动中再次成长,我也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一年度的普兰店市优秀课评比活动,经过一番的准备,准备好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道具,安安静静来到不是自己学生的教室上课,我没有紧张,没有以前的焦头烂额,有的是一直在准备,有的是永不放弃的决心,有的是张老师富有亲和力的身影。经过两轮的筛选,我终于得到普兰店区优秀课一等奖好成绩。我一看到证书,就捧起证书向张老师处跑去,这一次张老师哭了,她要退休了,她也没有想到我能去看她。熟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她虽然老了,但是,她将一辈子的经验流传于我,她虽然老了,但是,她仍发挥自己在数学领域中的光和热,她虽然老了,但是,她看到了我今天的表现,心中仍汹涌澎湃。这就是老共产党员给我们留下的足迹,这就是优秀班主任留下的光辉形象,这就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我们要像这样的老同志——致敬!
数学课前训练三分钟已经在我校全面推行,数学课中文停已经成为我校一大亮点,送走了张老师,我们传承她的数学精神,全校师生与数学“伙伴”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