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 贾海凡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评价中,这对于当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非常深远影响。文章以此为分析对象,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当前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论述了网络典论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建议,以便更好的通过网络舆论制定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造福人民群众。
【关键词】互联网 公共政策 民众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获得很大提升,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相比传统传媒方式,互联网已经影响到了千家万户,互联网对于当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也产生了非常重要影响。
一、相关概念的介绍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的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一些学者认为,网络舆论主要是指網民通过互联网传播自身见解,针对某一事件表达自身看法。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由于互联网没有国界,这就使得信息传播可以遍及全球,当某一观点受到大多数人认可时便形成了舆论。结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网络舆论主要是指在互联网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价,随着知晓人数越多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观念。
(二)公共政策的概念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首先我们必须确定制定目标。根据笔者观察,所有政策制定都是满足一定利益需求,而公共政策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公众需求。其次,公共政策具有一定政治性,通常包含有目标、筛选、规划、措施、办法等等方面内容。公共政策制定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需求,所以必须由政府进行承担。因此,公共政策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利益,由政府等机关依法制定方案,此方案通过法律保障,使得政府部门或者政府授权的个人依法可以行使相关活动。
二、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政策制定将更加贴近民众需求。由于互联网快速发展,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可以从互联网上广泛收集民意,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政策制定需求,尤其是对反应强烈事项的政策制定需求。通过互联网,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身申诉,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评论建议,甚至可以对国家事务发表自身见解。网络舆论可以使公众意见在媒体中传播,政府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关注到网民意见,这样可以解决民众所迫切需求的社会问题。
第二,方案制定更加民主科学。随着广大公民民主意识不断加强,很多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提高,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政府决策之中,这样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同时也可以使决策在民间具有很大的支持力度。例如,对于一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向人民群众收集建议,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发布听证议政会的内容,通过互联网直播听证的方式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进行决策。
(二)消极影响
第一,过度依赖网络舆论会使得政策制定缺乏民主。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会考虑到网上意见,会广泛收集广大民众在网上的意见看法。这种方法虽然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民主,但是过分依赖网络舆论而不到实地进行勘察容易蒙蔽政府双眼。网络舆论宣传具有代表性,但是如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完全依靠网络舆论而没有实地调研,政府很可能会忽视许多细节性事物,最后政策在落实时缺乏可操作性。
第二,网络群体极端化也可能会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出现偏差。在当前网络民意中,很多民意常常带有一些极端化色彩,这可能会增加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盲目性。例如,当前一些舆论具有虚假和非理性因素,很多舆论具有情绪化的一面。因此,如果政府过度相信网络舆论常常会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最后出台一些极端化公共政策,这样也不利于社会发展。
三、网络舆论与公共政策制定之间的建议
(一)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主体
第一,强化自我网络参政意识。由于当前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这就使得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社会矛盾。在互联网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政策制定背景,了解政策推行效果,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自我判断,形成积极客观认知,使得公共政策的信息被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所接受,形成正确舆论。
第二,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公众在积极参与政事的同时还需要主动遵守网络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这样才能帮助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更好制定积极政策。但现在网络环境之下,网络中也参杂了许多复杂思想,许多不理性不客观的思想充斥网络,如果这些信息大量存在于网络之中很可能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产生消极影响,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因此我们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禁止个人利用网络来从事危害国家,危害社会的行为,保证网络的纯洁性。
第三,规范参与行为,增强互信。广大公众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或者论坛等不同的渠道发表自身意见,对于公共政策进行评论,这样可以更好的与政府机关进行交流,从而使得政府机关可以将有效的政策采纳,不断完善政策的制定。
(二)加强网络的管理和建设
第一,加强网络基础建设,拓展网络民意主体。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普及率大为提升,但是广大农村地区利用互联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状况依旧非常薄弱。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网络建设投入,降低农村地区使用网络成本,这样才能使得广大农民通过网络更好的参与政事,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制定公共政策。
第二,健全网络表达渠道。虽然当前很多政府网站都设置有公共政策讨论版块,但是这一版块的设置并不专业,很多网民所反馈的内容并不能及时有效的传递到政策制定者面前。因此,我们应当加快政府网站职能部门建设,使得网站可以成为网络互动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某一政策的制定可以进行专门调研,开通专门互动空间,以便更好的使广大网民表达自身建议,保持网络通道顺畅。
参考文献:
[1]吴爽.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36).
[2]丁雅玲,杨双.公众网络参与政治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J].商,2016,(15).
[3]黄晶.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