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乡土资源不仅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还是幼儿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当前幼儿教学普遍局限在室内活动,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并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农村乡土资源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隐性教育资源,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多样的人文社会资源。幼儿教育工作者只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就能在幼儿教学中获取丰硕的果实。文章就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促进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乡土资源;幼儿园;科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28
作者简介:王小燕(1981—),女,福建安溪人,福建省安溪县官桥中心幼儿园保教主任,幼儿园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实际中学习知识。农村乡土资源不仅涵盖着来源于大自然的教育因素,还包含着浓厚的乡土风情,结合福建省安溪县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幼儿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福建省安溪县的区域特点,挖掘该区域的乡土资源,让幼儿在充满“泥土芳香”的乡土资源中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内容。
一、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幼儿园科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
1.以自然资源为主
幼儿园可以挖掘的乡土资源包括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两个方面的资源,其中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福建省安溪县是我国茶叶的“第一故乡”,这里的乌龙茶举世闻名,备受国内外一致好评,安溪人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培育出了世界名茶——铁观音。安溪县的茶业之所以举世闻名,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有更多的人文因素,正是由于安溪具有千年以上的制茶工艺,村民勤劳朴实、充满智慧,才取得如此成就。从区域特色来看,对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就具有积极的意义。生态环境可以为幼儿园科学活动提供自然研究和探索价值,而“安溪智慧”和安溪人的勤劳朴实可以让幼儿领略到安溪的传统文化。为此,在福建省安溪县的幼儿科学活动中,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自然为主,所谓的自然为主原则是由自然生态元素和文化生态元素构成。
2.生活化原则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科学活动还应该遵循生活化的原则。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还不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些复杂的问题缺乏判断能力,只能凭借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和形象思维做出自我分析和判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就必须从幼儿的生活中开展,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以此来达到幼儿科学知识学习的目的。
3.兴趣性原则
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幼儿教师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科学活动时就应该遵循兴趣性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习得相应的科学知识。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把农村的泥土与植被带到课堂中,给幼儿演示栽培植物的方法,然后安排幼儿定期给栽培好的植物浇水,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发现植物不仅生长得更为旺盛,而且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由于每天观察并亲自浇水,幼儿就会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在观察的过程中,与植物相关的栽培、生长、开花等基本知识内容,通过教师的趣味讲解,幼儿也能达到初步理解的程度。
二、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幼儿园科学活动开展的策略
1.拥抱自然,让幼儿在愉快中成长
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这些自然材料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在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踏青,在田野里挖野菜、放风筝,尽情地奔跑与嬉戏;在夏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抓蚂蚱,观察植物的生长,并就植物的生长向幼儿做出讲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农田里观看农民伯伯辛勤地劳动,拾稻穗、挖花生、采摘茶叶,感受丰收的喜悦。通过亲近大自然参与自主探究活动,幼儿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学会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并且对自然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2.借助乡土资源,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科学活动要鼓励幼儿亲自参与,教师通过亲力亲为来掌握科学知识。比如可以带领幼儿去水流缓慢的潺潺小溪边,让幼儿把叠好的小船放进其中,发现小船顺流而下,但是过不了多久小船就被溪流浸湿,沉入溪流。教师以此为教学机遇,告诉幼儿纸本身就是吸水的物体,在小溪内,接触到水重量就会加重,为此就会下沉;可以让幼儿用沙子来垒城堡,做自己喜欢的各种造型,教师以此作为教学素材,告诉幼儿沙子本身就具有黏性,在盖房子时,沙子是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还可以带领幼儿喂鸡、鸭、小兔子,告诉幼儿它们的生活习性。
3.更新教师的传统教学观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阶段同样如此。为此教师应该更新传统观点,不能因为确保幼儿的身体不受到损伤,就放弃了对幼儿开展的户外活动。乡土资源的优势在于户外,田野、草坪、花丛等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以此来更新教师的传统概念。
4.积极开发乡土园本课程,开展特色科学教育活动
農村具有广阔的学习空间,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素材。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要能够充分地挖掘农村的隐性教育资源,选择有幼儿广泛关注、普遍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社会风俗等资源来充实我们的科学课程,并对其进行园本化改造和设计,使之符合幼儿园学习实际需要。比如,小班乡土资源课程:“有趣的叶子”“营养丰富的蔬菜”“美丽的茶园”;中班乡土资源课程:“好玩的茶梗”“红薯的秘密”“神奇石磨”;大班乡土资源课程:“美丽的蝴蝶”“官桥豆干”“茶水变变变”“种子藏在哪里”。园本化课程的开展,让幼儿能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从而提升幼儿的经验,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5.借助游戏教学,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幼儿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借助幼儿这一特点,结合乡土资源的优势,对幼儿开展游戏教学法,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以“铁观音”为例,我们模拟茶叶从采摘、制作、包装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各司其职,完成“铁观音”从生产到市场交易的全过程。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知道铁观音从生产到销售的流程,以此为知识点,进而与其他农产品联系起来,明确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全过程,达到掌握相应科学知识的目的。
6.营造浓厚的乡土气息氛围
农村乡土资源具有充分的教育挖掘价值,为此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园营造出乡土气息,选择那些方便操作、有趣味性、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进行创作和设计,利用乡土素材制作各种装饰品和手工艺品。比如,在“手工区”指导幼儿用各种树叶粘贴成各种动物形状;用泥巴制作形态各异的泥人和动物;用稻草、芦苇等植物编制袋子、辫子;等等。在“科学区”中放置农村幼儿认识的稻草、树叶、红薯、泥土、茶梗、官桥豆干、石磨、花生壳等材料,我们将幼儿设计的茶袋、茶壶、茶卡等装饰活动室,科学与环境的良好互动,让幼儿们感到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农村乡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幼儿科学活动教育法宝,为此,幼儿教师要积极挖掘乡土资源中的教育价值,制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活动策略,适当地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融入大自然,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力军,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幼儿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广阔的乡土资源里!
参考文献:
[1]庄小玲.浅谈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5(9):134.
[2]廖桂娴.农村幼儿园开发乡土资源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9):80-81.
[3]贾国珍.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创设良好教育环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24):102.
[4]邱 晴.浅谈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中的有效利用[J].中华少年,201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