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蓉
摘 要:实现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目标,需要在有效的政策引导下,着力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林业活动调节,形成良好的林业生产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带动机制,从而体现出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林业;生态修复;环境保护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林业生态修复建设的主要问题,针对林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明确林业生态修复的具体策略,找到林业经济的新增长点,着力在信息化、一体化、创新化、完善化的机制下促进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一、我国林业生态修复与保护的主要问题
1.林业保护意识较低。虽然我国日益重视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但是林业生态保护的意识较为淡漠,林业生态发展建设中仍未能重视林业生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普遍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和严重忽略生态效益问题。(1)基层人员普遍的缺乏科学的生态保护意识。林业保护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规划,不能对林业生态保护实施有效的监督,导致林业滥砍乱伐现象较为突出。(2)我国林业种植的结构不均衡,低效林与经济林所占的比重较高,生态林所占比重较少,导致林业质量相对较低。(3)我国现的有森林结构问题导致林业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不仅林业维护的成本较高,而且森林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不足,直接影响了我国森林业的持续发展水平。
2.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在我国发展生态林业与开展林业保护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林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一是,我国对林业科技的重视不足,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较慢,现有的林业科学技术不能满足基层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林业科技与地域环境不相符,林业科技不能为规模化林业生产与生态保护提供支持。二是,我国林业技术人员普遍不掌握先进的林业管理技术,缺乏丰富的信息化林业管理技术,林业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影响林业发展有效性。三是,现有林业设施设备较为简陋,林业技术设备更新不足,林业投资用于设备更新的比例较低,这使得林业工作效率低,林业设备发展未能形成完善的体系。林业工人只能依靠传统的技术方法从事林业修复,这使得林业生态修复、自然环境保护缺乏必要的支持,影响了我国林业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质量。
3.缺乏信息化的平台。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我国林业生态修复和林业环境保护中并未能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1)基层并未能建立全覆盖的网络信息发布与征集机制,林业数据信息未能在互联网有效进行传递,林业工作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2)林业信息管理机制不严密,林业数据信息的准确率不高,林业数据信息的采用与传输质量仍有待提高。(3)我国林业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传统的林业管理方式未能纳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机制,林业管理的信息通路建设不完善,导致林业管理存在困难,林业生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相对较低。
二、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关系调整理念
1.强化林业自我修复理念。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需要不断提高林业自我修复的能力,只有提高林业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改善水土流失问题,有效的治理土地沙漠化情况,更好地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首先,挖掘林业自我发展的积极因素,注重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个人效益的协调。其次,注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在统一理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人的创新积极因素,着力给林业户和基层林业部门提供发展创新空间。第三,强调在林业经济发展中贯彻因地制宜的基本理念,挖掘地方优势特色,满足林业经济的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例如,甘肃古浪县把生态自我修复与防治沙漠化有机结合,着力把生态林与防风固沙结合起来,有效的履行了“两屏三带”中北方防沙带建设任务要求。
2.充分挖掘林业潜在优势。提高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水平,需要充分的挖掘林业的潜在优势,注重在平衡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目标。一方面,着力引进新型的林业科学技术,创新林业经济的新型增长方式,能够从多角度挖掘林业经济效益,在林业经济效益的带动下促进林业自我生态修复的发展,从而赢得区域林业发展的时间与机会。另一方面,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下,更好的创建林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注重转化和淘汰落后产能,在新型林业补贴政策的指导下,促进林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达到依靠林业科技发展新型林业项目目标。
3.平衡经济与生态效益。为了更好的促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性,注重消除林业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有效的防止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重视在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减少环境破坏问题。具体来说要做到生态资源的科学开发,重点提高林业生态的修复能力,促进林业经济以合理、协调、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效增长。例如,甘肃古浪县林业生态修复中着力破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难题,重点根据地理条件采用山民搬迁的方式,着力打造移民点和绿州小城镇,从而有效的满足了适宜群众生活和还绿于山的效果。
三、林生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策略
1.进行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为了更好的促进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快速发展,突破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充分的依靠林业科学技术,不断加大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投入,着力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加强不同林业产业之间的联系,对地域现有林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切实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实现林业产业的再升级。进一步加强区域林业经济规划,明确林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形成完整的林业产业链条,注重整合和发挥区域林业竞争优势,使得地方林业生产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林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注重开发林业产业附加值,着力在传统林业项目的基础上引进新型林业项目,形成林业资源的充分整合,从而提高林业建设有效性。
2.创新林业经济管理方式。为了达到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目标,需要重点的解决林业经济管理方式的问题,应当在提高林业管理监督水平的基础上,有效的落实林业保护性发展的策略。首先,加强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切实提高林业技术的普及推广率,注重依靠新型林业技术,全面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其次,重点提高林业补贴政策有效性,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地方政策的主导下,更好的对林业产业项目进行审批和有效扶持,著力培养绿色林业项目,推动新兴优质林业项目更好的走向市场。第三,完善林业组织构架,形成统一的林业经济与林业生态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专业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林业经济的整体水平,满足林业经济发展需要。甘肃古浪县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方针,着力完善特色林业生态修复构建架体系,有效的提高了林业防治工作水平。
四、结语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应当提高林业生态修复的水平,创新林业经济管理的新方法,着力提高林业经济建设有效性,达到高效开展林业经济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麦海森.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讨[J].绿色科 技,2017,(04):29- 30.
[2]郭会玲.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J].林业经济,2017,39(01):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