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著导读”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作者發现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名著导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0
课题项目:此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与习作课程开发研究”(GS〔2017〕GHB234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彩霞(1972—),女,甘肃兰州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一、初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
1.教师缺少对“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视
经调查显示,约有15%的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名著导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什么帮助,对于教材中的名著阅读部分,他们仅是对学生进行督促和建议,或者是对考试范围进行整理,让学生自觉背诵,缺乏对“名著导读”的重视。
2.教学方法陈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调查显示,有30%的教师会对名著进行仔细讲授,有50%的教师会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而有20%的教师会让学生自学。而且多数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再加上可供查询的参考资料有限,使得语文教师无法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制定,对于教学方法而言,只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以及故事情节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降低了“名著导读”课堂的趣味性,进而降低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3.学生阅读能力较低,没有掌握阅读技巧
经调查显示,有47%的学生会主动对名著进行阅读,有42%的学生会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阅读,有6%的学生会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阅读,有5%的学生不会对名著进行阅读。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都缺少主动阅读的能力。另外,学生即便是对名著进行阅读,主要也是对名著的主旨大意、主要内容以及人物特点等进行迅速了解,学生如果长期使用这种名著阅读方式,不仅会影响其名著阅读能力,而且也无法对名著的精髓进行掌握。
二、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1.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名著知识体系
一方面,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增强对“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视。名著阅读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将美学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去体会名著的魅力,融入到文学的殿堂。另外,为了提升“名著导读”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也要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读名著,合理计划课堂活动。
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名著导读”教学的效果,教师也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媒介对古今中外的名著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进而丰富自己的名著知识。
2.创新教学方法,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名著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水浒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题目为《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的作文,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对名著进行仔细阅读,同时也可以借鉴作者的写作方式以及写作技巧,并将其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还有利于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以及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设置悬念,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揭开谜底的热情转变成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水浒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们知道水浒传中的三位女将都是谁吗?你们知道水浒传中各位英雄的结局是怎样的吗?”这样,学生就会为了解决问题而对名著进行阅读。由此可见,设置悬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对名著进行阅读,做到边阅读边思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应增强对“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视,在了解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名著知识体系,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等的培养,在提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灵熙.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2]马 弛.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