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华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骨二科,辽宁 大石桥 115100)
胫骨平台骨折,为人体膝关节的主要负荷结构,若发生 骨折会对膝关节功能构成直接的影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为膝关节创伤性骨折,临床上多采取保守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1]。外科手术一般通过固定技术,以恢复患者膝关节的生理结构,最大限度恢复其膝关节功能,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撷取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观察通过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共撷取9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各47例。试验前,所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愿意配合治疗。实验组中男、女各占53.19%(25/47)、46.81%(22/47);年龄 22~52 岁 ,平均(37.6±3.5)岁。其中交通伤者、砸伤者、高空坠落伤者各11例、9例、27例。参照组中男、女各占59.57%(28/47)、40.43%(19/47);年龄22~50岁,平均(36.4±3.3)岁。包括交通伤者、砸伤者、高空坠落伤者各12例、10例、2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手术方法
1.2.1 实验组经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实行腰硬麻醉后,进行内侧平台复位,采用T型锁定钢板固定。然后,实行外侧平台的修复操作,将膝关节前外侧切开,置入解剖锁定钢板并固定。
1.2.2 参照组经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行腰硬麻醉,于膝关节前外侧作一切口。再实行双侧平台复位操作,在C型臂X线透视下,进行胫骨外侧内固定处理。对于内侧骨折块移位效果不佳者,可在内侧作一小切口,采用螺钉固定。
实验组和参照组在手术后第3天,鼓励患者实行股四头肌锻炼;手术后第7天,进行被动训练,并对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
1.3 观察指标
1.3.1 相关指标 对实验组、参照组临床疗效、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3.2 临床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2],评判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分>26分、评分范围在10~26分、评分<10分,分别表示优、良、差,(优+良)×100%=治疗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两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全部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 14.0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实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n(%)]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n(%)]
2.3 两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实验组和参照组除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前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短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x±s)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发病后易于并发膝关节脱位、移位、拉伤韧带和关节面塌陷等情况,进而使得膝关节功能减退[3]。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以及早恢复患者的关节面平整度,纠正骨折所致膝关节畸形,促使患者的胫骨平台结构和下肢功能恢复[4-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果较为理想,并能确保内侧膝关节、胫骨平台的稳定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此同时,利于促使患者及早恢复肢体功能。
总而言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可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方面广泛予以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