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霸”还是“五霸”之一

2018-07-27 11:26王刘梅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秦穆公形象左传

王刘梅

摘 要:《左传》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成绩斐然。寥寥数语,便把人物的个性和重要信息嵌入其中。仔细推敲,就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人物形象也能跃然纸上。一直以来,对于“春秋五霸”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那么秦穆公究竟是“五霸”之一还是偏霸呢?本文将从《左传》中描写的秦穆公这个人物入手,分析他的形象个性,并结合《史记》,得出秦穆公是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结论。

关键词:秦穆公;左传;“五霸”之一;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2

一、从《左传》看秦穆公形象

《左传》中描写秦穆公的一共有8处:《左传·僖公九年》惠公反晋、《左传·僖公十年》、《左传·僖公十三年》泛舟之役、《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晋郩之战、《左传·成公十三年》吕相绝秦。[1]笔者通过《左传》对于秦穆公的描写来对其形象进行分析。

(一)求贤若渴

秦穆公曾两次在晋国饥荒時施以援手,不仅是爱护当地百姓,而且还有笼络晋国贤士的意图。《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中写道: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可见秦穆公救人于水火之中的君子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

骞叔是宋国的隐居贤士,秦穆公不远千里,持“厚币迎蹇叔”。百里奚到秦后,秦穆公“知其君子”,立即“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由余奉使入秦,秦穆公认为他是一位大贤,相待甚厚,饮宴之时,二人“曲席而坐,传器而食”,后由余降秦,秦穆公以礼相求贤士,自然赢得天下贤人的心,这也为他后面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秦穆公的用人,《左传》给予高度评价:“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一也。”对于孟明,《左传》说:“孟明之臣也,其不懈也,能惧恩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浊。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孟明有焉。”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秦穆公礼贤下士的优秀品格在《左传》中也是为大多数人所知晓的,这一点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尤为重要。

(二)虚心纳谏

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秦穆公虚心纳谏最好的证明,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晋国想要攻打郑国,却去说服秦国,一方面是因为秦国实力强大,若能说动他们,晋国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秦穆公善于听取忠言,以礼相待烛之武,仔细权衡后认为烛之武说的有道理,才会放弃围攻郑国。

秦穆公每次做决策,都要听取谋臣意见。晋国公子重耳、夷吾争立君位时,秦穆公开始想扶持贤公子重耳。公孙支、公子挚建议立为人好胜、猜忌且与国内大臣不和的公子夷吾,以便于控制晋国。穆公恍然大悟,认为夷吾“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2]于是扶持夷吾,是为晋惠公。所以在穆公三十七年,秦穆公“用由余谋伐戎王”,取得“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胜利,得到“周天子使召公过贺穆公以金鼓”的殊荣。

不过,秦穆公也有不听谏言的时候,“不听蹇叔之谋”,致使兵败崤山。但他勇于自责,当众“乡师而哭”,不罪不罚孟明,还亲切抚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孟明也知恩图报,竭尽全力帮助穆公,“增修国政,重施于民”。最后率大军渡过黄河,取得胜利。

(三)远见卓识

秦穆公有着豪情壮志,不断向西部拓展疆域,促进民族融合,更重要的是,秦穆公独霸西戎极大地提升了秦国在列国间的地位,扩大了秦国的声望,为战国时期秦的东进和统一奠定了基础,确实是可以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的。与秦穆公为政时期秦国的综合实力相比,他为秦人留下的更可宝贵的是精神财富,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偏居西方一隅的秦国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秦穆公的霸业为秦人树立了正面的榜样。[3]

当然光有雄心是不够的,秦穆公还具备一定的实力,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目光长远。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过程中,秦穆公一言不发。但最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秦穆公想先让自己的部下去打探清楚,赢得郑国的信任,从而更好地吞并郑国,为自己的霸业奠定基础。这样长远的眼光和雄才大略岂非一般人能及的?

(四)胸怀大度

晋惠公夷吾,当初是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护送他回国当上国君的。其实他应该知道,如果保护晋国之君回国却不安定他的君位,废除他却不另立新君,就会将恩德变成了怨仇。秦穆公不计前嫌,没有乘人之危,鼎力相助,反而获得了民心。不过有个条件就是晋惠公曾经向秦穆公许过愿,秦国帮他当上晋国国君,就把晋国河西八城割让给秦国。但晋惠公登位之后,却背信弃义,“朝济而夕设版焉”,不把河西八城给秦国。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重耳入主晋国中记载吕甥、郁芮想要害死晋文公,由于有人向晋文公通风报信,二人走投无路,跑到黄河边上,秦穆公应晋文公的请求设计诱捕了他们.并把他们处死。晋文公从秦国迎回了夫人赢氏回到晋国。秦穆公又派了三千卫士,以充任为晋文公守卫门户维持宫内秩序的仆隶。丝毫没有落井下石,做事光明磊落,救人于危难之中。

但是秦穆公将重耳送回晋国这件事,《春秋》上却没有记载,因为晋国没有派人把这件事告知鲁国。晋国无理在先,但后来晋厉公派遣吕相去和秦国断绝外交关系时指责穆公为了国家利益而与楚国一起谋害晋国,秦穆公违背誓言固然不对,但也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而且是晋国不遵守诺言在先,秦穆公这样做也能够理解。

二、比较《左传》与《史记》看秦穆公

《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叙事简洁而生动,特别是善于组织情节,能够利用戏剧性的材料力求使故事情节紧张生动,扣人心弦。《左传》语言艺术成就很高,以简练的文词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委婉含蓄,富有文采。在描写秦穆公的性格时,往往几句话,就可以为读者勾勒出秦穆公的人物形象。

我国古代历史著作有一个突出的优良传统和特色,这就是文史结合,注意历史著作的生动性、独创性,富有文学色彩,《左传》将这些特点发挥到极致。它是记载春秋时代历史人事最详细,最完备的一部史书。从描写秦穆公也可以看出,几乎囊括了秦穆公的一生,十分完整。而《史记·秦本纪》中更着重突出了秦穆公爱才的国君形象,除了承袭《左传》中秦穆公在崤之战后不替孟明的材料之外,还记载了百里奚、蹇叔、及歧下野人的事情。不过《史记》上也记载了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去,用了177人为他殉葬,这是自西周以来用人殉葬最多的一次,反映了秦穆公落后、野蛮的一面。甚至秦国很有才干的子车氏“三良”:奄息、仲行、针虎也在殉葬人群之列。

在《史记》中,司马迁借“君子”之口评价秦穆公:“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平?是以知秦不能复东也。”[4]历史的发展果然如“君子”所说,秦穆公死后,继任的秦康公、秦共公、秦恒公等人向东拓展疆土的计划都失败了。

三、结语

通过看《左传》对秦穆公的描写之后,我对他的形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不仅有着文韬武略,而且礼贤下士,做事光明磊落。很多人觉得秦穆公是“偏霸”,有着各种功与过。班固的《汉书·古今人表》中以周代诸王为例,将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九等,秦穆公被他分到了中上。但我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伟大功绩,就不辜负“春秋五霸”之一的名号。作为后人,我们只能透过历史书来分析秦穆公的人物形象,《左传》和《史记》也是带有作者一定的主观色彩的,从而影响读者的价值判断与审美,所以我们在感受书中的秦穆公这个人物形象时,不仅需要坦然公正的态度,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当时的社会背景。

参考文献:

[1]张帅.程开元译注.丁鼎审订.左传[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4月.

[2]李金东.牛通.秦穆公与其人才观[J].

[3]王珏.秦穆公谋霸战略新论[J].管子学刊,2008年4月.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猜你喜欢
秦穆公形象左传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爱马说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