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运用的形式变得复杂多样,进而我国语言发展过程之中开设语言学,并且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进度以及研究成果,结合隐喻在语言中的为特点,对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本文笔者对隐喻在应用原因当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将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运用进行剖析。
关键词:隐喻;应用语言学;特点;运用
作者简介:苗亚娜(1981.10-),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引言:
隐喻首次的提出,是在美国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之中,其中将隐喻视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认为隐喻在现阶段的语言学中再单单代表一种语言写修辞手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运用专业化的语言来讲就是隐喻概念系统。其中所泛指的隐喻概念是,人们潜意识中对事物进行归纳以及反应的表达方式,并且在运用中隐喻都具有强烈的目标性、原始性,但也只是单项的、部分的,不随意的,其中所投射出的目标与结构与语言结构中的一部分应该是相似的。要实现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际运用,首先就要充分的了解隐喻的本质以及结构框架,进而加以运用。
一、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
应用语言学研究学家最为关心的应该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方式、本质、作用,因此,在语言学的角度之中对隐喻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应该根据其本身的传统理论与认知理论所带来的成果进行,进而在原有的是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框架或者是理论框架。在研究之中要充分的是考虑到此意、句法以及讲话者、聆听者之间的关联、交际目标等因素所起到的综合性作用。现阶段对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仍然以人的认知为基础,但在其中研究的重点已经由系统性转化为语言运用者,以及从对概念结构的注重转化为對语言形式的看中。在隐喻的研究之中,卡梅伦就曾提出过:实际进行隐喻研究之时,尤为重要的是对多层次的理论框架的构建,并对其中所出现的对象进行归纳、分析,以此为理论基础对真实的语言材料进行选定以及合理的分析[1]。
同时卡梅伦认为隐喻在分析之时应具有三种层次,分别为:第一层,理论层次,其中是对隐喻的理论分析、范畴化进而分析、识别,进而对隐喻运用者以及隐喻在语篇之中的任务进行分别。第二层,处理层次,实现对个体在隐喻中的应用分析、理解,并作出及时的处理,进而对其在语篇情景、社会文化中的处理影响进行分析。第三层,神经层次,时至今日隐喻当中的神经层次是框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理论知识以及认知的不足,对于神经层次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
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发现,当对隐喻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构建:第一,研究者应该充分了解研究是在隐喻的理论层次上进行,还是并在其处理层次上进行;第二,不管是对隐喻任何层次进行研究吧,都应该满足分析框架之中的最低与最高层的基础性要求;第三,类型不同的隐喻所运用的理论框架也不同;第四,分系框架应该是全面的,可以根据框架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隐喻[2]。
二、语言运用中隐喻的本质
隐喻作为语言现象的基础上,还与语言形式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但在实际研究之中人们常常会忽视语言形式,直接导致人们在研究时对语言与隐喻之间的处理以及理解认识不到位。当对隐喻的应用语言学进行研究时,要重视语言在其中各个层面所起到的实质性作用,比如词汇、语篇、句子等层面对隐喻的理解与运用。在语言研究之中,重视的应该是人们在交际当中运用语言的表层,而不该去重视其中更为深层的概念。语言学家在区分隐喻的概念时,是根据其在运用中的原因隐喻以及概念隐喻两个层面,对语言中隐喻的运用方式进行理解,但是语言中所包含的修辞、对比、暗示等是语篇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比如将语言隐喻“Our Friendship is Based on the Mutual Trust”可以简单地解释概括成B is C的基本形式“Love is a Journey”,此项条件会阻碍研究的进行,这种概括的模式是将隐喻所运用的准则进行抹杀[3]。因而,在应用语言学对隐喻进行研究时,重点在于对其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变量的研究。
在进行实际的研究之中,对以上概括形式的注重,可以明确地了解到喻体的本体具有的表层语言形式的研究是建立在深层化的理论概念之上。语言学研究学家莱可夫与约翰认为,隐喻是喻体的领域来源,也是概念系统中对本体领域的映射,也可以说喻体中的特征是本体特征的展现。这些语言学研究学家通过对母语的研究,发现常规隐喻中所代指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对隐喻的运用更为注重的是对语言的构建、激发以及限制,当语境中的本体领域与喻体中的领域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激活大脑的思维方式,之中被激活的概念是具体的,在一定程度之上还能与感官中的记忆相结合,进而在听觉、嗅觉等方面产生联想。
三、对外语教学以及研究的启示
根据以上对隐喻结构以及本质特点的分析,发现隐喻在语言中的应用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得知,隐喻是一种原因现象,也是一种思维现象,与文化现象,隐喻早已经与人们日常活动的语言所融为一体。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用者对民族文化模式的熟悉程度以及掌握程度,因为对隐喻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母语,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能潜移默化的加深学习者对于民族文化的印象以及认知程度,因此,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之中对于一般的隐喻的理解与学习毫无难度[4]。但是在学习中外语引用中,由于文化知识学习的不到位以及文化氛围的缺失,导致在学习外语之中对其中常见的隐喻理也会出现难以理解的现象。所以,在人们意识之中所具有与本民族相关思维模式以及文化模式的基础之中,只要将隐喻的本体与喻体的概念或者是事物理论进行联系。
笔者通过以上的分析,对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以及本质都有了较深的理解,以此对于其的应用认为,在文化理论以及知识的研究进程之中,隐喻可以作为其中的切入点,即通过对隐喻的研究将复杂的文化现象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文化与民族的理解。并且文化学习中所要求具有的意识、积极、系统的学习模式,通过现阶段拥有的各种形式以及方法进行学习,比如电影、电视、文学等等[5]。进而在对隐喻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学习的过程之中,拓宽应用语言学的框架体系,将应用语言学的视野放宽,对其中所描写的语言现象通过隐喻组织学习,运用有效的手段以及方法将零散的语言现象所组织起来,并根据词典中所建立的成语构架,有助于人们在学习之中对知识的记忆与提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隐喻作为人们语言中的一种运用形式,同时也作为一种现象,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概念,进而在对其研究中再与其他语言运用形式结合进行分析,更能从根本上加强对隐喻在引用语言学中的分析以及构成。进而结合隐喻在语言学中的作用以及特点进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其作为语言手段的作用,帮助人们在沟通中更好的理解语言中的表层含义或者是深层含义,进而根据其对语句的理解,构建一个框架方便人的记忆与提取。
参考文献:
[1]韩琨.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及运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48-49.
[2]王稢. 应用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9):129-130.
[3]李奕. 应用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J].外语与翻译, 2003(z1):50-52.
[4]于彦. 应用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8):31-31.
[5]崔伟. 以应用语言学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J].科技与企业, 2012(3):2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