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的含山方言词例证

2018-07-27 11:27刘芸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

刘芸

摘 要:含山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其方言口语词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至今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交流中,这是我们探究古语的最好来源。文中将根据语音、语义对应关系以及古代文献典籍和其他方言旁证结合《说文解字》来对这些方言古语词加以分析和考证。

关键词:說文解字;江淮官话;含山方言;方言古语词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一、前言

含山县地处安徽省东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临近巢湖。唐时,于历阳县的西部区域设立含山县。两宋时期,含山县被划属和州。后废而复置,至清季不变。到1952年含山则改属于安徽芜湖专区。1965年含山又改属于巢湖专区。2011年8月,含山县划归马鞍山市,迄今未变。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含山话属于江淮官话中的洪巢片。含山话中一共有5个声调,根据传统的口耳听辨法以及读《方言调查字表》,一般认为含山方言的阴平调值为31,阳平调值为35,上声调值为213,去声调值为55,入声调值为5。

二、含山方言词

(一)汏(衣裳):洗、涮衣服

1、含山方言用例

①我麻麻刚到塘里汏衣裳了。(我妈刚去池塘边涮衣服了)

②洗的时候肥皂粉子放多了,要多汏两交。(洗衣粉放多了,衣服要多涮几遍)

2、字书、韵书释义和音注

《说文》:“汏,淅涧也。从水,大声。”《说文解字注·水部》:“汏,今苏州人谓摇曳洒之曰汏,音如俗语之大。”《新方言》徒卦切。章炳麟《新方言·释言》:“江南运河而东,至于浙西,多谓洒为汏。本徒盖切,今徒卦切。”从上面字书看,含山方言“汏”义承古汉语没问题。“汏”在含山话里比较细致的解释是“把用肥皂或洗衣粉搓洗过的衣被拿到清水里漂洗,将皂沫漂洗掉”。语音上,含山方言“汏”音如“带”,入声,当系音变。《巢湖方言词汇一》里甚至直接将“汏”作为有音无字,以“带”字代替,笔者认为不准确。

3、古代文献中用例

(1)《土丧礼》:“祝淅米于堂。”注:“浙,汏也。”(淅字賸。《文选》注王元长《举秀才文》注引无“淅”字,可证)

4、其他方言旁证

“汏”一字的意思在吴方言中与词典中释义基本一致,即洗涮之意。

(二)治(鱼):杀鱼;刮鱼鳞、剖鱼

1、含山方言用例

③这鱼先给它治一下,等会中午烧饭吃。(把这个鱼给它剖了洗干净,中午烧鱼吃)

④你这鱼治地不干净啊。(你这个鱼打理的不干净)

2、字书、韵书释义和音注

《说文》:“魝,楚人谓治鱼也,从刀从鱼,读若锲。徐音古屑切。”《广韵》:“治,水名出东来亦理也,直之切。”从上面字书和韵书来看,含山方言“治”义承古汉语没问题。再从语音上来分析,含山方言“治”音承“直之”切,读为阳平调,符合语音的对应关系。因此,含山方言词“治”和古汉语中的“治”音义相合。

3、古代文献中用例

(2)“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取其腥臊而已。”(《晏子春秋-内篇》)“治”有“理”义,“理”含有“治理、处理”的意思。“治鱼”就是在烹饪之前把鱼处理干净,二者意义相通。

(3)“取鲤鱼二尺以上,削,净治之。用米三合,盐二合,腌一宿。厚与糝。”(《食经》)

(4)“唐贞元初,虞卿里人女,年十余岁,临井治鱼。鱼跳堕井,逐之,亦堕其内。”(《太平光记》卷六五《虞卿女子》)

4、其他方言旁证

“治鱼”也存在于客家话和闽语,但是这个方言中的“治”的意义范围扩大了,客家话可用于宰杀一切家禽家畜,闽语则比客家话更进一步。

(三)踒(脚):扭脚

1、含山方言用例

⑤我的脚踒到了,走慢毫子个照?(我的脚扭到了,走慢点行不行)

⑥我这手怎搞仄么疼,也不晓得个是踒着了。(我的手很疼,不知道是不是扭到了)

2、字书、韵书释义和音注

《唐韵》、《集韵》和《韵会》 :“踒,乌禾切,音倭。”《说文》:“踒,足跌也。从足委聲。烏過切。”从上面的韵书和字书上来看,含山方言古语词“踒”义承“足跌也”之义,符合方言口语中的意义。在语音上,普通话中“踒”读为阴平调,而含山方言口语中读为上声调,音承“乌禾切”,承接了上古音系中声符“委”的音,所以“踒”在语音上也音承了上古汉语,是有一定联系的。

3、古代文献中用例

(5)“踒,躅也。”(《广韵》)

(6)“儒隹切,音甤。 踒,两足蹋也。张弩必以足,因为弩名。”(《集韵》)

(四)薅(草):拔草,除草

1、含山方言用例

⑦这门口的草长地真埽(方言词,意思为“快”),拿个镰刀薅几下。(门口的草长的太多了,拿镰刀把草砍掉)

⑧我爹爹下地割草薅去了。(我爷爷去庄稼地里锄草了)

2、字书、韵书释义和音注

《说文》:“薅, 拔去田草也。从蓐,好省声。 茠,薅或从休,呼毛切。”《唐韵》:“呼毛切。”《正韵》:“呼高切, 音蒿。”从上面的字书和韵书来看,含山方言口语词中的“薅”义承“拔去”之义没问题,在语音上,“薅”音承“呼毛切”,承接上古汉语中声符为“好”的音,所以在语音上是有一定联系存在的。

3、古代文献中用例

(7)“以薅荼蓼。”(《诗·周颂》)

(8)“臼季使,舍于冀野,冀缺薅,其妻馌之。”(《国语·晋语五》)

(9)“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以劝南伪。”(《汉书·王莽传中》)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
论《说文解字》与基础教育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羊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邑部》构形方式和书体演变研究
《新论》词语释义六则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