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胸痛、胸闷,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咽或下颌部。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出血,形成不同程度的血栓,加重原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造成心肌短暂缺血,引起上述临床症状,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治疗,目前治疗以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他汀类稳定粥样斑块、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为主,这些治疗不能完全有效地缓解不稳定心绞痛症状。利舒康胶囊是由手掌参、甘青青兰、红景天、烈香、杜鹃等5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健脾补胃、生精养血、益肺宁心功效。本研究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利舒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64.78岁±7.87岁。
1.2 病例纳入标准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伴有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重度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近期脑梗死、近期脑出血、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高血压急症、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近期手术、精神疾病及严重过敏体质等病人。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入选病人首先进入14 d的导入期,确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处于稳定状态后,确定病人按照指南规范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他伴随疾病,确定病人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病人严格糖尿病饮食等。导入期结束,符合纳入标准病人随机分为利舒康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3.78岁±9.97岁;治疗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规范化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抗凝(3 d~7 d)、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他汀类稳定粥样斑块、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必要时5 min~10 min后可重复舌下含服1次,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硝酸甘油用量。利舒康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0.78岁±8.80岁;治疗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规范化治疗+利舒康胶囊(青海益欣药业生产,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定期门诊随访6个月,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分别门诊复诊,不能复诊者进行电话随访。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于入组前及随访6个月分别抽取空腹静脉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全血肌钙蛋白I(cTnI)、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 proBNP)水平,并给予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全血NT- proBNP检测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全血,使用北京康思润业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仪及NT- proBNP检测试剂盒;采用荧光标记法检测NT- proBNP,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hs- CRP、全血cTnI均由我院检验科检验。超声心动图(美国惠普公司HPSONOS5500超声心动仪)测量LVEF。
1.5 心绞痛疗效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但小于80%;无效: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小于50%,或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利康舒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详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cTnI、hs- CRP、NT- proBNP和LVEF比较 两组治疗后hs- CRP、cTnI、全血NT- 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利舒康组较常规治疗组hs- CRP降低更明显(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cTnI、hs- CRP、NT- proBNP和LVEF比较(±s)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3]。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表现,其主要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出血,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使血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塞[4],导致心肌短暂缺血。
稳定斑块及活血化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斑块的稳定性由多种因素决定,与斑块细胞外脂质池大小、炎症细胞数量呈负相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正相关。因此,脂质池增大,炎症细胞数增多和纤维帽变薄导致斑块易损性或不稳定性。斑块内炎症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关键因素,斑块破裂及斑块糜烂与炎症共存,临床不稳定状态时斑块内炎症反应上调。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因素之一。hs- CRP是细胞内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蛋白,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5]。近年来,hs- CRP在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方面的影响成为一个新热点,有学者认为hs- 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6]。
利舒康胶囊是由手掌参、甘青青兰、红景天、烈香、杜鹃等5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健脾补胃、生精养血、益肺宁心功效[7]。红景天属植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抗疲劳及调节神经系统等作用[8- 10],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酪醇及其苷类、黄酮苷类、苯丙素类及萜类等[11]。红景天苷有明显改善抗氧化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同时对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缺氧损伤及氧化损伤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红景天苷及其他成分如黄酮、酪醇等可降低体内自由基水平,有助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12]。手掌参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作用,甘青青兰具有抗氧化、抗缺氧、抑制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舒康胶囊,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hs- CRP明显降低,提示利舒康胶囊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考虑与该药抗氧化、抗炎反应等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