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德
摘 要: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为具有广泛应用的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和过程性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理解,数学新课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是新课改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观念;新课改;需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和过程性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要求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在发展性领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作为具有广泛应用的数学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在动态中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探究,采用多种思维、多种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在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课改需要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信心,才能使学生用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求实的态度来进行数学的学习和探索。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地利用历史知识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精神。如,指导学生阅读圆周率知识、九章算术以及华罗庚推广的优选法、陈景润的陈氏定理等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学习数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直接运用到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上。说到知识的应用,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家有100个馍馍,100个人来吃,三个小孩吃1个,一个大人吃3个,问小孩、大人各吃多少?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然算出了正确答案,但说不出解题方法,在这时引入新课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避免了学习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的现象。再者,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正在兴起,股票、基金、利息、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依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特点和当地生活实际,吸收和引入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的数学情景和问题,并完善充实到数学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融为一体,赋予传统教学以新的活力。
三、开放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斯托利亚尔曾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新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合并成“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放开学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因为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好奇心强,敢于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加以探究和解决。在这方面,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活动的志向,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发现问题的实质,在活动中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推导的教师要引导,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比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就让学生用折纸、剪拼的方法,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这样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积极性高,也更容易记忆新知识,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四、真正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牢牢记住。因此,(1)备课时教师不能单纯考虑教材知识,也要考虑学生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精心设计习题、练习题和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多种方法手段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活动中绝不能让学生迷信教材,让他们被动地听老师讲授教材,被动地获取书本知识,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自我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地学习,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也就是课堂时间由教师主要占用变为学生主要使用,给学生提供较多回答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合理创造性地运用课堂结构,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性,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和开放性的思维,能以平等、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爱护学生,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影響。在课堂上,教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批评意见,从而营造一个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课堂环境,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真正建立起一个平等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心理,创造性思维就更加活跃,学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失败,不怕出错,不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它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林建生.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J].吉林教育,2010(9).
[2]杨秀丽.浅谈生态语文课堂的建构[J].黑河教育,2013(8).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