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
摘 要:每次教学改革都会发生重大的变革。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大亮点。思想品德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自身体验与自主探究,只有激发了初中生的情感认知,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等。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设计科学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策略
虽然综合实践课程已经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教学活动,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承受应试的压力,导致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然而,不管怎样,只要教师坚持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需要的要求,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入手,激发出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从在实践活动中加入初中生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实践活动、展示实践活动经验与成果三个方面,讨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展开实践活动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加入初中生的生活经历
初中生由于处在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心理都会在这个阶段产生重大变化。他们的身体特征开始逐渐发育,这也让他们开始渴望自己被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对待。再加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也形成了独特的个性与品质,所以,在思想品德綜合实践课程之中,教师可以加入初中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从思想与道德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这是唤起他们的记忆,使他们的认知、情感产生冲突的最直接方式。例如,在“好习惯受用一生”一课结束之后,我随即展开了“好习惯·坏习惯”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反思自己的习惯,从而分析自己这些习惯到底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到更加自在,我分别讲了自己的一个好习惯与坏习惯:“老师很喜欢看书,每天睡前一定要看书,但是看书姿势不对,导致现在老师的视力下降得很厉害。”学生在我的带动下,开始讲自己的习惯。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讲述他们是如何养成这些习惯以及这些习惯给他们带来的影响。由于这个活动主题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切实相关,所以他们的参与度都很高。
二、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活动
在展开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不仅能保证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正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优缺点,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的探究结果。例如,在“有肩就得挑担子”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与责任有关系的真实案例。学生5个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成立小组之后,他们先要确定本组的调查对象。有的小组认为可以选择岳飞、蔺相如等我国著名人物的实际案例,赞扬他们每个人身负国家大义而勇于牺牲的伟大情感,从而引出“责任”这一主题。有的小组认为应该从身边生活入手,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小人物,讲述成年人养育子女、维护家庭的辛苦,以及学生为了回报父母主动分担家务的真实事例,让主题更有说服力。还有的小组认为可以选择一些毫无责任感的事例,比如,现在的“啃老”问题越来越明显,从反面论证责任的重要性。不管学生选择何种方式,他们都必须为论述责任感的重要性而展开实践活动。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比如,有的学生负责记录调查过程,有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整理、分析、归纳资料,有的学生负责统率与安排小组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与步骤等。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获得进步。
三、展示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
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展示,展示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及时发现、改正自身探究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展示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与成果,还能更深一步地激发出初中生对参与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的兴趣,是保证下一轮实践活动顺利展开的重要手段。每次实践活动结束之前,我都会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并总结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活动心得,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参与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寻求他人的帮助。不仅如此,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展示结果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记录,在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所获得的进步的同时,为学生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总之,教师可以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活动之中加入初中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接受真实的、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自然地受到熏陶;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教师要重视展示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进行分享与交流,从中总结问题,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陆素珍.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孔维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2.
?誗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