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8-07-26 09:29古刚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证明素质教育

古刚毅

摘 要 数学是抽象学科,如果一味按教材教学,则平淡无奇,学生兴趣淡然,如果以创新为契机,则可平中见奇,能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创新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从历届中考中的数学题可以看出,如果教者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例题,教懂理论,布置课后练习,学生全部完成所有习题,这样就算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对班上的下中等生差生来说,够量了。但对优等生及上中等生,他们要考上高一级学校(普高或专业高中)就还不够。中考中的那些高层次的题,已超出了课后习题的难度了。这就必须要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并非科学研究中的前无先例之新,对学生来说只要有创见就是创新,创新教育需要前提条件:一是打好基础。即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顾基础的牢固。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搞创新,那是在沙滩上建高楼,难成。所以那些基础知识方面的概念、法制、推理、运用,都要一一夯实。二是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创新须遵循教育规律,应试教育搞不了创新。应试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搞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搞注入式,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气氛不轻松,思维不活跃,焉能创新。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搞创新。素质教育强调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好奇、好胜、探索欲强。在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创新思维正好迎合了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只要设计的项目难度适当,是会激发创新兴趣的。

(1)情境氛围的熏陶。创新需要情境氛围,中国革命中那些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其精神鼓舞着后来者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这是榜样的力量。所以榜样营造情境氛围,会激发创新情感。

(2)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思维不是教出来的,是启发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产生出来的。例一,学习了平行钱一些定理性质后,出一题,让学生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先让学生自己证明就富有挑战性。当学生找不到切入点时,老师的责任不是代替而是点拨:可以作辅助线,用平行线理论中角的关系来解,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会轻松求证出来。

如果还有学生别出心裁地给予证明,就应特别给予鼓励。有一次一位学生就提出出剪纸方法来证明。办法是先在纸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沿边线剪下,再剪下另两个角,一共镶嵌在第三角上,这样就形成一个平角,刚好180度,老师对这种创造性证法给予表扬,这是从实践来证明的是一种合情、推理的结果。为什么三角拼接起来刚好180度呢?再用平行钱中内错角相等和同位角相等的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两全齐美,剪纸拼接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用几何原理证明是用逻辑证明真理。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宝贵的思维。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若有创新,必在此类思维之中产生。这样的题让学生动脑动手,是创新教法,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

例二,学了两数和与差的求积公式(a+b)(a-b)=a2-b2之后,老师出了一道题:16?4,有几种算法?学生先列竖式算出结果=384,但这的确不简便。有无另外的算法,确实是富于挑战性的。学生由好奇好胜的心产生了对问题的内驱力。学生们纷纷找了出来。(16+4)?4-4?4=20?4-96=480-96=384,这样不用立竖式,凭心算就能算出。老师肯定了这样创新算法。但老师发现学生刚学了的求积公式来找到用武之地,便点拨引导说,谁能用刚学了的两数和与两数差的求积公式来算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遇到了挑战。当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时,老师点拨,能否在16与24之间找出一个“0”数,再想想“B”数是什么?学生茅塞顿开,刚才还山穷水尽疑无路,突然间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他找到了16与24的中间a数20,上下差为B数4,这样(a+b)(a-b)=(20+4)(20-4)=202-42=400-16=384。学生在老师指点下获得成功也倍感高兴。因为课本上的这类题都是为了证明原理的。如(11+2)祝?1-2)之类,但老师出的题是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去生活中寻找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才是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把学生引入学以致用的生活天地,才能激发让知识也接地气,产生浓厚兴趣。发展创新思维,这就是启发示的作用。当把学生引入创新思维之后,往往会有创新的副产物,比如上题求解之后,就有学生提出,如果在自然数列里,两数间差为偶数,找不出那个中间数怎么办?比如17?4,17与24之差为7,那中间数就是20.5也可以计算,但并不简便。老师表扬了他的发现,但不作答,叫同学们帮助解决。很快有了回音,有学生提出,可以这样,设(17-1)?4+24,这样就可以找出整数的中间数20来。就是(17-1)?4+24=16?4+24=((20+4)祝?0-4)+24=202-42+24=408,老师肯定,学生赞美,这又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胜利。

以上教法有如下特点:一是教者始终处于主导而不代替的角色,使学生处于主体思维的地位,二是出题巧妙,具有挑战性和激发性。三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氛围的形成,这就是创新教法培养创新思維的形式之一,也是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证明素质教育
获奖证明
清律的基础知识
判断或证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掌握基础知识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