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莉 赵淑霞 牛晋川 任福明
摘 要 电子工艺实践应以培养学生基本工艺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辅助启蒙学生创新意识为宗旨。而我校电子工艺实践只做到了基础的一点。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子工艺实践的教学目标,在现有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革新内容。通过完善教学模式、增设教学内容、建立成果展示、改善评价机制等手段,培养出具有工程素养及创新意识的电子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 电子工艺 实践性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电子工艺实践重视动手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经验,这其中包含生产制造、工业设计、科技创新等活动。它既是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的入门导向,也是创新精神的启蒙,是理工科相关专业工程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学校应重视电子工艺实践教学的改善与发展,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的革新。通过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培养出理论用于实践的高科技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使教学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实际,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
1电子工艺实践现存问题及革新的必要性
电子工艺实践课程是我校面向全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基础课,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具有多层次、模块化等特点。尽管我校电子工艺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与成效,但实验课程依然存在一些弊端:(1)整个实践过程简单的焊接练习,及元器件的识别占较大比重,缺乏整体理论认知及高科技验证性内容。简单统一的认知性实训教学不能促进学生的求新、创新意识;(2)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跟不上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整个实践过程,检测方法只能通过万用表对学生焊接的板子进行简单的通断检测;(3)内容单薄,学生的实践创新和科研探索能力没有得到更好的挖掘;(4)实习成绩的评定有一定局限性;(5)教学资源的共享率不高等。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对工科类院校的学生掌握综合类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工科电类和非电类的学生开设了电子工艺实习,这是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平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养,激发学生参加实践、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独立的产品制作中,边研究边探索,有效吸收和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这对于提升学生自身技能和入职适应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2电子工艺实践教学革新工作的探索
高校教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都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记忆也模糊,一些应用型原理内容,必须经过实践动手操作才能真正加深理解、实现应用,我们应该突破零实践的纯理论式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研究技能,电子工艺教学应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实践环节,促进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2.1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在的电子工艺实践主要是认知性实践,老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授课内容、焊接步骤及仪器设备的组成都需要教师手把手的详细进行讲解和示范操作,学生不需要思考与创新,只要按规定步骤机械地完成任务即可,学生在整个工艺实习中,只掌握了工艺知识的基本操作技能,满足了部分同学的基本要求。但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强,酷爱电子行业,且有能力的学生,却远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更全面地做到学生创新能力及科研素质的培养,我们可以试图开放实验室,由这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实验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此过程重视学生主体的能力差异,这样更利于学生兴趣与创造力的发展,以及科研素质的培养,使实习更赋予设计性。将电子工艺实习基地由单一的认知性实践基地,转型为兼具设计性实践的基地,这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也能激发兴趣爱好者的进一步创造。
2.2教学内容的完善
现在的教学体制重视理论教学多于实践,因此在这种体制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多数都不强,在电子产品的焊接过程中常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错焊、漏焊现象。现行的检测产品仪器缺乏,只是使用单一的万用表进行粗陋的通断检测,这种工艺实习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变动,因此,需要新的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加大对电子产品元器件检测识别仪器的使用。现在电子工艺基地刚购入一些元器件检测设备,有数字电桥、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线性集成电路测试仪、数字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可以增设实习电子产品元器件检测的实践,加深学生对电子产品的认知力,扩展学生的视野。辅助这些检测设备进行实践测试,帮助分析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能够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电路。
2.3成果展示的完善
为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一些优秀电子工艺实习作品展,优秀毕业设计展,及竞赛成果作品展等,这样可以扩展学生对相关电子行业的了解,激发对这门课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后续的学生的创造思路提供依據,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使有限的资源更高效的利用。
3结论
在知识产业化的社会背景下,电子工艺实践课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校电子行业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革新探索: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成果展示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希望通过有效的实践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满足一些有能力的兴趣爱好者对电子实习的需求,从而达到培养优秀电子创新人才的目的。
作者简介:刘艳莉(1985-),女,汉族,安徽淮北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从事电子工艺实验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付强,刘晓为,王蔚等.微电子工艺实习实践教学研究[J].创新教育,2017,29(241):241-242.
[2] 葛宁.基于企业模式的电子产品工艺实训改革与创新[J].大众科技,2015,17(18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