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

2018-07-26 10:39张金洪
关键词:阅读德育素养

张金洪

【摘要】语言文字对于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语文阅读课程严重忽视了对受教育对象德育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德育教育就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也可以让他们从根本上会意语文的基本作用。

【关键词】语文 德育 阅读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54-01

引言

语文又称为语言文字,它通过文字负载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一种抒发情怀的方式。古人写文章就追求“文以载道”,强调“文以明道”。学生对各种事物和环境会产生早呢样的体验,主要是由其文学素养所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会意到此时作者的心境,是积极抑或消极,是得志抑或失志。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自然间山水的美好。正是这样感同身受的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没有一种意识形态对人造成的影响比得上文学作品,触动人们的心灵,并让读者产生共鸣,最终取得语文素养。文学作品能够召唤起人们的归属意识,能够让人的思想情感等等产生极大的共鸣,甚至是很多感官消费的娱乐所达不到的,这就取决于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修养。浙江大学文学院的王元嚷教授的话告诉我们,德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语文教学,学习语文最重要、也是最需要学会的技能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德.昆西,一位英国学者曾经在《致一位青年的信》著作中提出:“文学创作的关键就是让人们取得力量,而不只是把知识授予相应人员。”

一、语文阅读教学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偏差

若想用文字很好地表达生活、表达情感,就需要对生活有着全方面的、细致的观察,这在很多语文教案中也得到了映证:携着情感去感受生活。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创新教育己经成为一种潮流。面对课改的背景,很多教师存在这样的误解:创新教育和传统教育是对立的,同时还认为语文和道德两方面的素养是不可兼得的,并未准确理解课改的目的。

1.自主阅读放任成随心所欲的“本色朗读”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的主体在于学生,强调课堂教学要以服务于学生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则提出:自主阅读要求学生们保持绝对自主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辅助者的作用,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应该采取任何介入手段,使其自由地阅读。由于阅读文章需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以及自身的文学素养,很显然大部分的中学生是达不到这一要求的。对学生阅读放任自流,只会使学生陷入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浅阅读。

2.鼓励想象创新以致于无视恶搞滥编

语文阅读中的想象,指的是理解文字的含义并由此构建文学意象后,人类的思维通常的模式是先对艺术作品进行阅读——利用自己的想象对艺术模型加以改变——培养出新的艺术模型。在“创新”思想的引导下,不少教师把学生们千奇百怪的思维作为创新精神的起点。‘生国痣、Q版语文,故事,在学生的阅读解读中屡见不鲜,有学者指出这说明了学生有着不错的想象力。文学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对文章进行违反生活逻辑和偏离现实情感的解读,不管它多有“想象”,都会因其失去了真善美的内涵而终遭唾弃。

3.热衷于手段新颖,阅读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在我国的全面实施,教师不能准确理解教学理念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他们认为保持课堂探究性和提出全新的教学手法是语文教学成功的根本手段。而很多语文教师是借助于课堂活动,和多媒体等方式来改进阅读能力的。但是,这样做和阅读教学的宗旨或者是和阅读目标背离,为了求新而采用的不切实际的教学手法,学生能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阅读。

二、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借助阅读渗透德育

语文这一门课程对受教育对象的要求是能阅读和理解文章。而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应从阅读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若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因此对语文课程产生好感,为它欢喜,为它付出,为它忧愁。唯其如此,语文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语文才能给人以力量,并影响他的一生。

1.阅读教学要从小入手,以义动情开启德育

郁达夫有一句名言“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杨绛的《老王》写的是生活琐事,展现的更是世人的善良。在学习《背影》时,有学生提出父亲翻越栏杆是不是违反交通规则?我问学生,“父母并没有满足你的生日愿望,这能说明他们不好吗?父母因为你的成绩而责罚你,这能说明他们很坏吗?”语文教学要从小时开始,领略文字的魅力,只有学会了语言文字的阅读,才会真正的感受到一篇好文章里面的文学知识,才能和作者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才能真正意会到作者在写作此篇作品时的心境和思想态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真正地透过文字与作者达到心意相通。长此以往地这样高质量的阅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一篇文章或者是关于课文的阅读要以细节入手,让学生以小见大。

2.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展德育天地

在语文学习中,把阅读范围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市不够的,要经常性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我们必须对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意义有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次活动的开展充满趣味性。例如在课程标准中设立的诸多的课外阅读书目,现就其中一本加以举例,以说明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在阅读《格列弗游记》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作者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要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本讽刺文学,要抓住其主旨所在。

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强化德育效果

语文学习分为输入和输出。输入就是阅读能力,而输出就是写作能力。閱读能力很重要,但写作能力同样也不能忽视。在阅读后,要让学生试写些读后感,通过练笔,学习驾驭语言工具,学习学会进行造句和对全文进行规划,进而应用文字进行表达情感。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语言手段和技巧,将起内心的真挚感情呈现出来。

三、结论

总之,阅读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过程。阅读者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对语言文字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构设意象,提升审美情趣,广泛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形象,领悟作者的创作情感,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学会了阅读,喜欢上了阅读,语文素养从阅读中得到了提高,道德修养也因阅读而升华。

参考文献

[1]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文观比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寿永明.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思想[J]教育研究,2007,(5):79.

[3]王元攘.审关反映与艺术创造[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173.

猜你喜欢
阅读德育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