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措施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2018-07-26 07:13金茜甘晏侨宋宝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常规护理舒适护理

金茜 甘晏侨 宋宝梅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舒适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护理质量评分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充分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以良好的护理质量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舒适护理;常规护理;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由窦房结激动异常或者激动出现在窦房结外造成,严重时便导致患者猝死。该症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临床上单纯以药物治疗此症时,其作用较为单一,仅是对患者病情用药,并未涉及患者其他方面的干预。故本次研究旨在对不同护理措施(舒适护理、常规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做对比、分析、总结。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心律失常患者60例,根据其人院就诊时间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6 - 72岁,平均(56.83±10.16)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9 - 73岁,平均(58.49±10.52)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及(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了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

方法:对照组入院后依据患者病情予以各项基础护理,引导患者熟悉治疗环境,并为其进行简单的疾病知识宣教,告知其各方面注意事项。观察组入院后依据患者病情、心理、生理等方面情况予以舒适护理。①健康宣教: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讲解病情相关知识,并告知其自身发病机制,告知其临床治疗所选方案的必要性及有效性,使其对自身病情有着进一步了解,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热情耐心的与患者交流,并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告知其心理波动对治疗与恢复的影响,引导患者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其在情绪波动大时主动调节心理状态,确保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自身病情。③放松护理:了解患者的喜好,并选择适宜的杂志、书籍等物品提供给患者,可选择合适的时间为其播放音乐、影视作品等,以期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担忧的不良情绪。④环境护理:应定时对病房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控制病房湿度为50%-60%,温度为22 - 24℃,高度保持病房环境良好。⑤饮食护理: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规划,并告知患者日常饮食中需低盐、低油脂,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确保患者以良好的身体状态抵抗疾病,并逐渐提高其免疫力,以促使病情尽早恢复。

效果判定标准:心理状态以HAMA、HAMD评分评价。其中HAMA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分为无症状、轻、中等、重、极重。总分即所有项目评分的算术和,为0 - 56分。HAMD评分总分<7分,正常;7-17分,可能有抑郁症;17 - 24分,肯定有抑郁症;总分> 24分,严重抑郁症。护理质量以本院自拟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就医环境、基础护理、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综合服务质量,各项目总分100分,得分值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心律失常属心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发作时患者窦房结呈激动异常的情况,或者激动出现在窦房结外而引发,主要由患者的窦房结激动傳导慢、阻滞、经异常通道传导等情况所致,为心脏活动起源及(或)其传导障碍致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呈异常状态。机体出现心律失常时,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持续发展下会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且突发性心律失常的猝死率很高。临床上常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比如可选择钠通道阻滞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类药物以及钙通道阻滞剂,但单纯以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欠佳。通常患者因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各方面临床表现及不适感而产生负性情绪,比如患者过度紧张或者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况,药物治疗仅是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但并未涉及其他方面的干预,故其总体治疗效果欠佳。

有资料显示,以护理干预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时的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均得以有效干预,疗效亦随之提升。而临床上可用来护理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模式诸多,其均有不同的有效性及适应性,故本次研究着眼于心律失常患者,对其经不同护理措施(舒适护理、常规护理)的效果做对比探讨。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其护理内容的展开是依据患者病情施以相关基础护理,整个护理工作仅是围绕患者病情,并未涉及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情况的干预。可见该项护理模式内容单一、开展被动,各项工作实施较为机械化,故所获临床护理效果低。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其HAMA、HAMD评分降低,与护理前比较,未见显著改变,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约85分。提示患者心理状态虽有所改善,但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况,护理质量呈较良好状态。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是依患者病情、心理、生理等方面情况予以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放松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项护理措施,该项护理模式强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患者舒适程度高,注重通过相关护理干预使患者病情、心理、生理等方面情况均处于极佳的状态,保证患者的病情得以全方位改善,并确保其病情稳定恢复,促使其尽早康复。研究结果提示,患者心理状态得以显著改善,并以稳定的心理状态面对其病情及临床治疗,亦获得了极佳的护理质量评分,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亦高。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舒适护理的效果比常规护理优,患者的心理状态更为稳定,病情可得到充分的改善,并以高护理质量获得极佳的护理满意度,着眼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提高,有着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72.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常规护理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