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柳
摘要 目的:探讨贵州遵义地区妇女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与年龄、基因亚型的关系,为当地H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和妇女宫颈病变的筛查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55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均行HPV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HPV阳性277例(HPV阳性率16.73%》。HPV感染在21-25岁年龄段最高(阳性率28.46%》。其中以高危型感染为主,检出214例(感染率12.93%》。居前3位的基因型分别为HPV16型81例(阳性率34.91%》,HPV52型50例(阳性率21.550x》,HPV18型39例(阳性率16.810x》。感染结果中多重感染占42.24%),以二重感染为主,单一感染例数为多重感染的1.37倍。结论:HPV感染以高危型及单一感染为主,多见分型为HPV16、52、18型。其中年龄与HPV感染有很大相关性。应加强健康意识、自我保护和定期筛查,及时防治HPV,预防宫颈癌。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析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的球形DNA病毒。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高的流行水平,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性物品或性传播感染人类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引起人类皮肤的多种乳头瘤状或疣及宫颈上皮增生性损害[1]。长期反复感染HPV甚至会发展为宫颈癌。早在1995年WHO已将HPV确定为宫颈癌的病因[2]。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检测技术有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荧光PCR检测、二代杂交捕获法等。本研究通过荧光PCR法对HPV进行检测分析,预测宫颈病变的发生危险度,对决定治疗方案、检查间隔、追踪随访和宫颈癌预防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遵义市贵州航天医院妇科门诊、住院部以及体检中心检测HPV的受检者共1 655例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16 - 65岁,平均(37.9±10.3)岁。样本为宫颈分泌物,采样时用于棉球擦净宫颈口分泌物,将专用宫颈毛刷前半部置于宫颈管内1 cm,适当加压,顺时针旋转5圈左右,收集宫颈管内及外口的脱落上皮细胞,放人专用细胞保存液管。
方法:①提取核酸。将所取样本经过漩涡法震荡,洗净刷头上的细胞,离心沉淀,吸取上清液沉淀宫颈脱落细胞。如遇红细胞过多的样本还需加入适量的红细胞裂解液进行处理,再加入相应裂解液,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提取并保存DNA。②引物和探针设计经序列分析。各型HPV的非编码区及E1、E6、E7和L1区均有保守序列。通用引物选择在E1和L1区,型特异引物选择在E6和E7区。单链引物长度15 - 20 hp,G/C含量20%-30%。Taq-Man引物的Tm值在68 - 70℃。③PCR反应将提取的核酸由PCR仪,经过变性(94 - 95℃)、退火(50 - 55℃)、延伸(72-73℃)共40个循环扩增,最后通过相应PCR软件采集荧光探针信号完成试验。可对18种高危型(HPV16、18、31、59、 53、 33、 58、 56、 52、 51、 82、73、68)及3种低危型(6、11、81)核酸予以分类检测。④结果判定。标本核酸提取全过程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對结果进行判定。定量检测的扩增曲线呈S型且CT值< 36为阳性结果(见图1)。阳性结果中有≥2个类型属于多重感染,同时出现高危型和低危型结果为混合型。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感染HPV高危型、低危型、混合型阳性率变化情况:18类高危型和低危型均在阳性患者中检出,其中高危型214例,阳性率12.93%(214/1655);低危型45例,阳性率2.72%(45/1655);混合型18例,阳性率1.08%(18/1655),见表1。
FQ-PCR法检测HPV感染在患不同亚型女性患者的分布情况:在232例高危型结果中,前3位高危型感染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6型f34.91)%,HPV52型(21.55%),HPV18型(16.81%)。中国地区常见的HPV52、58、33型分别为21.55%,14.66%,5.17%。其中HPV16型在< 31岁最多;HPV52型随年龄增高逐渐下降;HPV18型在各年龄段分布差异不大,见图1。
不同年龄段女性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状况:感染标本中单一感染较多,为57.76% (160/277);多重感染42.24%(117/277),包括二重感染31.41%(87/277),三重感染10.83%(30/277),见表2。
讨论
宫颈癌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与生命,是目前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分钟都有确诊新发病例,每2分钟就有1例妇女死于宫颈癌,在中国每天约有80例妇女死于此疾病,并从1994年至今任呈现上升趋势[3]。女性HPV感染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总体报告范围在6.4%- 25.6%,其中南美洲12.3%,非洲22.1%,北美洲20.4%,欧洲8.1%,亚洲18.0%[4]。分析认为形成感染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中国感染率在16%- 30%,不同省份略有差异,如四川21.98%,重庆27.3%,贵州23.76%[5]。本调查显示感染率16.73%,较其他地区少,可能是由于居民意识较好、体检人数偏多所致。
依据HPV危险程度可以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本研究中高危型占感染数的12.93%,低危型占2.72%,混合型占1.08%。据国内外流行病学发现HPV感染随年龄呈两头高的‘V形,国外报告高危年龄在16 - 24岁,40 - 49岁;国内报告在20 - 24岁,40 - 44岁[6]。本文报告高危年龄在16 - 25岁,40 - 44岁,与国内外文献一致。其中< 30岁的HR-HPV阳性率最高为16.78%,随年龄增高有所下降;30 - 40岁LR-HPV为3.35%,年龄没有差异。针对此类情况,提示16 - 25岁和40 - 44岁感染HPV概率较高,应引起警示。
现研究已发现HPV感染型有>150种,HPV感染阳性的妇女在2年内有15% - 28%进展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尤其是HPV16、18型感染危险性更高[7]。HPV感染亚型分类研究发现,高危型HPV16、18型无明显地区差异,是最常见的感染型,感染率约64%,在亚洲以52、33、58型居多[8,9]。我国南方地区调查发现主要为16、18、52型,北方为HPV16、58、33型。本研究地区处于中国南方,基因分型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6型、HPV52型、HPV18型、HPV58型和HPV51型,与参考文献符合。HPV的多重感染危害较大,较单一感染更易造成宫颈病变:本研究是以单一感染为主,占感染数的57.76%,是多重感染的1.3倍,多重感染中二重感染占感染数的74.36%,与大部分报告相似。
综上所述,HPV感染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有可逆性,连续感染HPV>2年,会造成官颈上皮内瘤变,8 - 12年就会发展为癌变[10]。因此,宫颈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本研究希望通过对遵义地区HPV感染情况、年龄与基因类型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妇女行相关检测和预防,加强早期筛查和治疗,为防治宫颈癌提供有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