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撒儿王城
——黑山头古城

2018-07-26 02:29:30娜仁图雅长海马健庞雷
大众考古 2018年5期
关键词:封地成吉思汗古城

文 / 娜仁图雅 长海 图 /马健 庞雷

黑山头古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古城子村西侧约100米处,地处额尔古纳河畔的根河北岸,即根河与得耳布尔河之间的沼泽地边缘台地上。古城北侧为一座海拔554.6米的孤山,东南面向黑山头山。背山面水,南临根河,北依得耳布尔河,这里水草丰美、冬暖夏凉,是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一块宝地,也是大兴安岭山地与呼伦贝尔草原交接之处,是古代扼守北方草原的门户,进出草原的咽喉。古城因“黑山头”而得名,蒙古语称它为“苦烈儿温都儿斤”。“苦烈儿”即固定在勒勒车上的木箱,“温都儿斤”即高山,蒙古语意为“木箱似的山”,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苦烈儿温都儿斤古城”。

古城概况

黑山头古城,很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最早在清代,西清《黑龙江外纪》对古城已有记载。之后《黑龙江舆图说》《呼伦贝尔志略》对此古城也有记载。同时俄国人克鲁泡特金、胞诺索夫等“考古学家”或“探险家”先后到古城调查过。1975年,黑龙江省文物工作队的张泰湘对古城作了实地调查。额尔古纳市文物管理所的张春撰写《黑山头古城》一文,在对古城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黑山头古城

黑山头古城平面示意

古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平面大体呈正方形,四墙长度不等,东墙长592米,西墙长598米,南墙长578米,北墙长598米,周长约2346米。城墙夯筑而成,基宽约16米,顶宽约2米,残高2—4米。四墙中部各设1门,外加筑马蹄形瓮城;东、西门瓮城门向南开,南、北门瓮城门向西开;四座瓮城长19—22米,宽17—24米。墙上间距100米左右建一座马面,四面墙上共有16座马面。每座马面长4米,宽2.4米。城墙四角有角台残基,角台边长约4米。城墙外附设护城壕,顶宽7米,深1.2米。

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偏西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67米,东西宽约130米,周长550米。夯筑城墙,基宽约7米,顶宽约1.5米,残高约1.3米。有东、南、西3座城门。东、西门为小门,宽约4米;南门为正门,宽约18米,外筑马蹄形瓮城。南门前23米处有影壁一座,影壁长20米,宽8米。墙外有护城壕,壕顶宽约7米,底宽约1米,深约1.2米。

内城中部偏北处有大型建筑基址一座,呈“工”字型布局,南北长67米,东西宽31米,残高2.3米。建筑基址上的花岗岩柱础石排列有序,相互间距约4米。周围散布有青砖残片、黄绿釉琉璃瓦、龙纹瓦当和绿釉覆盆等遗物。该建筑基址当为一处大型的宫殿遗迹。内城东北角另有小型院落一处,其东墙距内城东墙17米,北墙距内城北墙2米。小院落遗址南北长17米,东西宽14米,墙体残高0.9米,南墙中部有宽4米的门址。

外城内还分布有多处建筑基址。东北角有长方形子城一座,其东墙、北墙借用了外城的部分东墙和北墙,另筑了西墙和南墙,南北长122米,东西宽100米。西墙底宽约2.5米,顶宽约0.5米,残高近1米;墙外有壕,壕顶宽约1.9米,底宽约0.4米,深约0.7米;设西门,门址宽4米。南墙及其外壕被严重破坏,已辨认不清。子城内西南角有一圆形土坑,直径7米;坑中有一小土包,直径2米,深0.8米。子城内还有数处建筑遗迹和水井一口。

外城西门内北侧有一圆形院落基址,直径约100米,南面开门,门址宽5米。院落内有方形土台一座,边长约27米,残高约2米。整个院落外圆内方,形似圆形方孔钱,故有“钱城”之称。外城南门内东北方有一方形院落基址,边长约20米,南墙开门;院落内有一方形建筑址,边长约6米,残高0.8米。外城北墙南侧还有一连串的小型房屋遗迹。

黑山头古城东城墙及马面

古城性质

关于黑山头古城的年代与建制,归纳前人的调查与研究成果,主要有三种观点:一为辽代边防城;二为蒙元时期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哈撒儿及其家族居住的城池;三为蒙元时期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及其家族的投下城(辽代及元代贵族在其封地内所建私城)。

米文平、冯永谦《辽代边防城考》一文,认为黑山头古城外城为辽代边防城皮被河城,并指出该古城“军事防御设施完备,当是一座因军事需要而建筑的边防城,从其规模结构形制看,是一座辽城。在这座城址内,有一内城,其内有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及其家族营建的宫殿遗存;但外边大城的规模与形制,均与蒙古汗国时期的那种低矮土城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于1214年分封时,把此地分给哈撒儿之前,此城即已存在,可知其外城当为辽代遗存”。张泰湘通过调查,认为该古城“还是以成吉思汗次弟拙赤哈撒儿及其家族的封地之说比较可信”。景爱也赞同此观点。张家璠在《呼伦贝尔志略》中认为古城为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所建。松迪《关于黑山头古城》一文,也认为古城是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城池,而且初步考证其兴建年代为1221—1246年。

综合前人调查与研究成果,结合史料记载,黑山头古城以“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哈撒儿及其家族的投下城”说为是。

关于哈撒儿的封地,据《史集》载“移相哥和拙赤合撒儿氏族的禹儿惕和游牧营地,在蒙古斯坦的东北部额儿古涅河(额尔古纳河)、阔连海子(呼伦湖)和海剌儿河(海拉尔河)一带,离斡惕赤那颜的儿子只不和他的孙子塔察儿的禹儿惕所在地不远。”这段记载与《元史》相关记载符合。

《元史》记载:“初,弘吉剌氏族居于苦烈儿温都儿斤、迭烈木儿(得耳布尔河)、也里古纳河(额尔古纳河)之地。岁甲戌(1214),太祖在迭蔑可儿时,有旨分赐按陈及其弟火忽、册等农土,农土犹言境界也。若曰‘是苦烈儿温都儿(黑山头)、斤(根河),以与按陈及哈萨尔为农土(封地)’”,屠寄《蒙兀儿史记》指出:“合撒儿所受农土,在额尔古涅河、阔连海子、海剌儿,以苦烈儿温都儿斤与翁吉剌特阿勒赤(按陈)为邻”。据白拉都格其考证,哈撒儿封地并非与弘吉剌部部长按陈封地为邻,而是与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封地为邻。由此可知,哈撒儿封地包括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湖和海拉尔河一带,东南以苦烈儿温都儿、根河、迭烈木儿河汇合处一带与斡赤斤封地连接,而且以黑山头山为界,黑山头的西部属哈撒儿的封地,黑山头以东很显然是斡赤斤的封地。在黑山头西北17公里、根河北岸的黑山头古城,并不在斡赤斤的封地之中,而在哈撒儿封地内。因此,黑山头古城不是斡赤斤投下城,而是哈撒儿封地的主要投下城之一。

哈撒儿封地,西至邻别里古台封地,即今鄂嫩河下游和额尔古纳河支流乌卢龙桂河流域一带,北至外贝加尔湖之东南地区,已被考古材料所证实。在这范围内发现了许多蒙古帝国及元朝时期的城市遗址,其中额尔古纳河左岸支流乌卢龙桂河右岸边有两座大的古城,一是希尔希拉古城,一是康堆古城,这均与哈撒儿家族有关。

黑山头古城采集龙纹瓦当

黑山头古城南门

希尔希拉古城(黑尔黑尔古城),也称移相哥城堡。19世纪初,俄国考古学家在黑山头古城西40公里处,额尔古纳河北岸支流乌卢龙桂河北岸希尔希拉河畔发现的。古城近方形,东西长100米,南北长110米,周长420米。城墙基宽15米,残高2.5米,城外有护城河。古城中有宫城(内城)遗址,东西长30米,南北宽15米,残高2米。古城出土遗物与黑山头古城大体相同。其中最珍贵的是1818年在城北山岗上发现的著名的“移相哥”石碑(即“成吉思汗石碑”,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市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在希尔希拉古城西北50公里处,东距黑山头古城70余公里的乌卢龙桂河的两条支流——康堆河和巴隆康堆河(西康堆河)之间还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叫康堆古城。古城南北长100余米,东西长60米。城中有规模宏大的宫殿址,且宫殿建筑与窝阔台汗宫(即哈拉和林万安宫)建筑物综合体十分相似。出土有巨大的柱础石、铺地砖、彩釉鸱吻、琉璃瓦当和精美宋瓷,这些遗物表明,康堆古城建有十分华丽的宫殿。有关城主,景爱认为:在当地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传说中,康堆古城是女皇或女神所居住的地方。《史集》也记载“在蒙哥合罕时,拙赤合撒儿的若干长妻还活着”,所以,布里亚特蒙古人传说中的女皇或女神是哈撒儿的妃子,康堆古城是哈撒儿某位妃子所居住的城堡。

黑山头古城内城柱础

“移相哥”石碑

黑山头古城、希尔希拉古城、康堆古城的建筑形制、布局特点及城中出土遗物,如龙纹鸱吻、龙纹琉璃瓦当、圆形花岗岩柱础,在风格上均基本相同。这说明,上述古城不仅都是哈撒儿家族所建,而且建筑的时间大致相同,或相隔不久。其建筑时间不会早于哈拉和林,应当与元上都、应昌路故城相同或相近,即建于元宪宗蒙哥汗至元世祖至元初年。

由于史料不足,缺乏考古发掘资料,现无法考证黑山头古城的具体修筑年代,结论仍有待于正式考古发掘来补充。黑山头古城是成吉思汗次弟拙赤哈撒儿及其后人的封地的主要城池之一,也是当时蒙古王公贵族的政治文化中心。黑山头古城对研究蒙古汗国时期至元代早期历史、政治、经济,尤其是蒙古族城市建筑文化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封地成吉思汗古城
楚国宗法封君的特点
卷宗(2019年32期)2019-12-13 07:22:10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26
翘街古城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46
成吉思汗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53
安居古城
青年歌声(2017年6期)2017-02-08 13:56:31
“国家”一词的由来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54:28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0-19 10:49:07
春秋古城一日游
学生天地(2016年15期)2016-04-16 05:15:05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军事历史(2000年2期)2000-11-22 07: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