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玉英
【摘 要】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在将来学习过程中运用创新意识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深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共同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能力对于整个社会和科学进步的重要性,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社会上对于创新思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从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小学语文是教育课程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想要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堂就是一个良好的培养平台。语文教育本身就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使命,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培养方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教师要通过思和分析考,创设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
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创造力培养的前提就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创造思维开发的原动力,也是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源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本身就要具有创新意识,教学课堂就是教学创新的一种方式。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实施创新型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提到创新教学手段,一般想到的都是各种课堂活动的开展,比如小型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借助问题,自主想象自主发问,脱离原有理论的束缚,便是创新的体现。其实,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每一个新发现,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是创新的表现。除了教师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而且必须创新。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课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将具有时代特征的趣味性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理论、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地学习方法,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培养自身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一位老师在执教《赤壁之战》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班上只有一位平时爱读书,胆子特别小,上课从不举手的男生有点按耐不住,坐在位置上开始讲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吃惊,这时老师巧妙地对他说:“听说你特别爱读这方面的书,你能大声的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相信同学们会鼓励你的!”老师用手势示意,同学们都鼓起掌来,那位腼腆的男生不好意思的笑了,站起来自信的讲述着相关故事,虽然语言不是很流利、通顺,但他大声的发言了。讲完后,老师和同学们又报以热烈掌声,表扬他的进步。由此可见,老师的语言无不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总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他,两次掌声让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信心。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三、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异众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膑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如,教学《山里的孩子》一文,教师设计了如下求异作业:①山里的孩子想象着,让果树__________,让鲜花__________,让小草__________,让小溪__________。他们还想让大山里各种动物__________。②我们想象着,让__________,让__________,还想__________,让__________。上述两题,第一题是课文语文的积累,后面一题从课文受到启发,充分让学生思考,发展求异创新能力。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时,学生才敢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意见,少有顾忌。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导读《布衣元帅》(讲述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的课文)时,一位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一张照片说:“这照片上的徐向前元帅头戴铜盆帽,拿着手杖,身穿夹克,脚着皮鞋,很像个资本家,与课文中学的怎么不一样?”把党和国家领导人说成像个资本家,使全班同学一下子愣住了。教师却没有指责这位小朋友,而是从正面加以引导:“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是不是可以写一封信给编课本的叔叔阿姨,请他们换一幅和课文内容更一致的照片?”又让大家思考:这照片上肯定是徐向前元帅,可我们能不能只从某个时候的“一身穿着”上去判断领导人是不是朴实无华呢?于是大家在热烈的讨论中统一了思想“不能”: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参加会议或出访游览,都应当穿着整齐、文明、有时代性。从照片的背景看,可能是徐帅在出访游览时拍的。老师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也尊重了学生不同的看法。
四、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界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谁演的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语文课上进行朗读训练时,一位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找自己的榜样,敢于向榜样挑战。在教学《鸟的天堂》朗读时,有的同学向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挑战;有的同学向老师挑战;还有的甚至向朗读磁带的播音员挑战,就在学生多次的失败与成功的朗读中,不仅提高了朗读水平,让他们很好地体会课文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总之,追求教育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够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引导得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苑占霞.浅谈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3).
[2]吕会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J].大观周刊,2012,(36).
[3]谢亭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金色年华(下),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