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张美芬 张利峰 黄燕钰 王若婧
摘要:为适应新时代对护理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院在保持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改革措施。包括临床护理能力、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四个方面。
关键词:护理学;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157-02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工业4.0时代,高等教育应更加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既要考虑社会需求,又要考虑到与国际接轨,要注重基础化、综合化、个性化、实践化的教育模式,培养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院借鉴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素质高、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以及护理管理、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临床护理能力的全程培养
1.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应用“以问题为基础(PBL)”和“以团队为基础(TBL)”的教学法、由学生主持病例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小课、口头报告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与他人交流合作、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
2.建立课堂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以及网络实验教学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①课堂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型,增设综合性实验。利用多媒体护理教学录像与回播的方式,使学生看清教师的示教,特别是多画面的显示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操作;另外,通过操作步骤慢放、分解或回放,帮助学生掌握技术操作关键点,并便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提高实验教学效果。②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全天向全体学生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进行技能操作训练。③网络实验教学:在学校教学网站设立各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可借助有关教学课件自主学习。在开放护理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学院实验教学网页内容及课件开发,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建立综合病例库,开发运行软件,让学生针对随机抽取的临床病例,设计护理计划及完成相应的护理操作,实现实验教学数字化。
3.早期全程接触临床。鼓励1年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利用假期到各种医疗单位进行预见习,熟悉护理实践环境,了解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工作;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家庭,初步了解和认识社区。2~3年级学生进行课间见习,平均每周6学时到临床见习;每学期2周到临床進行基础护理操作训练;熟悉社区环境,初步了解社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到社区对人群进行简单的健康评估,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教育。4年级学生在医院各科及社区进行42周毕业实习,需通过各科的出科考试及毕业综合技能考。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评估病人、护理病历和护理计划书写、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考核等等。
二、教学能力的两段式培养模式
1.护理教育学课程学习。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每个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设计1~2学时理论授课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组织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培养组织教学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授课和操作示教的练习,培养实际教学的能力。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设计教案、组织或参与小组讨论、教学演示和完成教案4部分组成。
2.临床教学训练。毕业实习期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给实习学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示教和讲授小课,使每个学生得到实际教学训练。
三、科研能力的系统性培养模式
1.早期接触科研。举办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等专题讲座,2年级开设《护理研究》课程,系统学习科研基本知识与方法;学生以小组(3~4人)为单位完成1份科研设计;个人完成1篇与小组科研设计相关的文献综述,以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科研知识。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科研项目、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包括暑期学生科研活动、举办科研设计比赛等,让学生接触科研,了解科研,培养科研意识。
3.3科研能力的实践性培养。毕业实习阶段,在指导老师个体化的指导下,每个学生进行从科研选题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训练,每人独立完成一篇专题科研论文。
四、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
1.管理学课程学习。重点在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学习,通过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临床护理管理实践。毕业实习期间,学生有两周的管理实习,一周在医院,一周在卫生事业管理部门。每个学生在病区护士长及实习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参与一定的管理活动,如医疗政策法规的实施管理、护理质量检查与评价、物品管理、护理工作分配与排班等。实习结束后进行管理工作实践的综合评价和护理管理专题总结,总结要求自选某个值得探讨的管理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展开讨论,提出个人的看法与改进的建议。
我院实施的全程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的临床护理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护理本科人才。毕业生中近半数在国内三甲医院的重要临床岗位工作。近年来,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比例均超过33%,并呈现上升趋势,体现了本科生在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学术追求、研究潜质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提高。全体学生生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2/3以上学生参与科研竞赛活动。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优秀、发展后劲足,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的满意度高,毕业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多数毕业生在毕业5-10年后逐渐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立国.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1):6-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