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高校学生党员失联长效机制创新性研究

2018-07-25 11:37赖勖忠鲍军
科教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失联长效机制

赖勖忠 鲍军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推进和扩招,海外学生党员和毕业生党员的比重逐渐增大;并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毕业生党员选择暂时先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加上现有的对海外学生党员和毕业生党员的管理存在组织建设不足、组织活动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致这两类党员“实质上”失联。本文将通过对现有的海外学生党员和毕业生党员管理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高校学生党员失联问题的解决机制。

关键词 海外学生党员 毕业学生党员 失联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41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and Enlargement of Internationalized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proportion of overseas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graduate party member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with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some graduates choose to temporarily tie the 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to the school. In addition,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of overseas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graduate party members has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oor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which caused the "substantial" loss of the two types of party member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insufficiency of existing overseas student party members and graduate party member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loss of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Keywords Overseas Student Party Members; Graduation Student Party Members; lost; long-term mechanism

我國自推进大众化和国际化教育以来,高校毕业生党员和海外学生党员的数量逐年增长,截至去年6月,全国高校学生总数中有大约7.7%逾211万人为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7.96万个。根据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2015年的数据,从办学规模来看,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在党员毕业或者出国就读的流动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原组织的学生,却长期不接受挂靠组织的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使得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受到影响。

1 高校学生党员失联的主要情况

高校学生党员失联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党员流动过程中,党员流动主要分为党员的流入和流出,高校学生党员流入主要表现为高中学生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一般会在新生入学阶段由党支部做好相关交接工作,一般不存在党员失联的情况,而高校学生党员的流出主要表现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外出学习以及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党组织关系转移,而由于党组织建设缺陷、高校学生党员的组织意识薄弱以及职业流动性强等因素导致高校学生在流出过程出现失联的情况,现就高校学生党员流出的两种情况的失联原因进行分析:

1.1中外合办高校学生因出国导致的失联

全球化进程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前文的数据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中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中国合作办学主要有“3+1、2+3、2+2”等模式,是一种“双校园”模式,学生必须分别在中国境内和国外的合作学校完成两个阶段的学业。国内就读期间将发展起一部分的学生党员,国外就读期间会将组织关系暂时挂靠在原组织;并且在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过程中因国内外地域的原因出现“两段式”①的分裂情况。国外与国内的文化差异,以及原党组织难以对国外就都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透彻,给学生党员以及发展党员造成一定的障碍。

1.2 毕业后因组织关系转接而出现的失联

中组部下发《关于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的通知》后,各个党组织都对2007年至2015年的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进行了一个个的摸排行动。就排查的结果来看,有为数不少的党员由于更改了联系方式无法取得联系,还有的是其介绍信一直自己留存着,并没有转入新的单位党组织。学生流动党员因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形成一种难以管理的模式,即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学校的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我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自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之后近几年的应届毕业生有增未减;其中就有一部分毕业生党员,而在流动的过程中,毕业生就业难以及组织关系转移程序复杂等原因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党员在流动过程中失联;“与流动党员群体一样,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亦呈现出流动党员数量上升迅速、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流动时间越来越长的发展趋势。”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的规定,高校学生党员毕业后组织关系的转接主要有三个去向,分别为学校、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这三种情况的组织关系转接过程出现的失联情况主要表现为:

(1)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高校的毕业生流动党员失联的原因是双向的,表现为高校认为毕业学生党员的挂靠具有短暂性或因管理成本增加而疏于管理,毕业学生党员自身存在党员意识薄弱的问题。

(2)工作单位的失联情况主要因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的问题使得党组织难以及时对这部分的毕业学生党员进行管理。

(3)街道、乡镇党组织管理教育的过程也存在高校学生党员就业地与居住地形成的因地理位置的因素导致国内高校党支部难以对其进行教育管理活动,如“三会一课”制度、党费交纳制度。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将党组织关系暂时挂靠在学校而产生失联情况的解决机制。

2 高校学生党员失联的主要原因

海外学生党员和毕业学生党员在实际的管理中虽然暂时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来的党组织中,但因地理位置、学生党员自身党性以及党组织管理机制的缺陷使得这两类学生党员难以受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而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重点培养对象,其“实质上”的失联使得党章对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下面就现有的海外学生党员和毕业学生党员管理的不足进行分析:

2.1组织建设的不足

组织作为开展党员组织生活的基本载体,就海外学生党员而言,截至2015年我国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海外学生党员的数量也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在校生呈现增长的趋势,该群体也日渐成为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我国第一个管理海外学生党员的基层党组织党由北京联合大学赴英国佩斯利大学求学的12 名党员在2006年8月率先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而根据党章的规定,三人以上即可设置一个基层党支部,显然,从2006年才开始在国外建立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难以满足因中外合作项目而需要流动的党员的教育管理的需要。就毕业生党员而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社区这一新的区域,除了就业单位本身存在党基层组织、或者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原居住地的毕业生,而转入就业单位的还属于少数,加上组织关系转移到原居住地的管理与挂靠在原高校的情况容易导致失联,而根据地域的天然优势建立社区党支部还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因而难以适应毕业生自身流动性强的特点。

2.2网络党建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国在党建工作上现已建立起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从技术的角度看,党员转移组织关系与上网注册并无本质区别。”③该系统中在党员流动主要包含党员流出情况组织关系的转出,外出流动登记党组织,流出时间、地点、类别、原因,参加组织生活情况、交纳党费情况、流向党组织名称等基本信息;现有的技术水平能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出国的学生党员和毕业后暂时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高校的学生党员的流动情况。而党也十分重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对海外学生党员以及毕业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管理活动无法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活动,常常出现疏于对海外学生党员和毕业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因而党建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

2.3组织活动开展的效果不佳

根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指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等制度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就海外學生党员而言,我国目前在国外建立的党组织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高校对海外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采用间接的方式,对其阶段性的思想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的难度较大,因而日常的教育管理活动质量难以提升;而就毕业生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而言,导致毕业生学生党员失联的原因也较为复杂。“一是一些高校在关于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与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 二是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定期汇报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设置、活动经费不足以及党员定期汇报的机制难以维持的问题。

因党组织建设和党组织活动效果的不到位导致以上两种类型的学生党员在实践中虽存在组织关系的联系,但却难以在实质上和其他党员一样充分地参与组织生活,因而实质上的“失联”。

3 长效机制创新性探索

随着海外学生党员和高校毕业学生党员队伍的壮大,现有的对其的档案和日常管理教育暴露的缺陷容易造成学生党员的“实质性”失联,而学生党员自身党龄较短、自身阅历和悟性的不足使得容易造成其在对组织关系进行转接过程存在懈怠,因而高校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平台,因而对将组织关系暂时挂靠在高校的学生党员的进一步提升具有不可推脱的义务,根据对现有的海外学生党员和高校毕业党员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分析,为防止海外学生党员和高校毕业党员的“实质性”失联,在组织建设和党组织生活效果的提升上做以下的探究:

3.1 加快建立海外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

按照党章规定,基层单位中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作为我党管理教育党员的载体,建立海外党组织能从地域上跨越管理海外学生党员的地理障碍,也能让海外学生党员直接接受党组织的关怀;因而随着我国海外学生党员的数量的增加以及党组织建设的逐渐完善,海外学生党小组和海外学生党支部将作为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北京联合大学赴外国就读的 12 名党员于 2006 年 8 月率先在国内高校中成立了海外留学生党支部。

另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在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经济组织。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在处理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上,提倡两者的成员交叉任职,并且在两者的相关工作的开展上要完善相关制度。就组织建设而言,可在发展迅速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体建立党组织;就党组织分布而言,可根据人数、地域等在院落、楼栋、单元乃至楼道范围内建立党组织;因而,在此背景之下,对于与毕业学生党员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党组织的建立一方面能克服高校党组织因网络信息平台管理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对学生毕业党员直接进行管理教育活动,克服以往组织关系与学生毕业党员两地分离的困难,也能够保持学生毕业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2 建立健全网络党务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共享性、及时性、交互性特点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最新报告显示,在年龄结构上,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主要以 10~39 岁偏向年轻的群体为主;其中,高校学生主要的年龄阶段即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9.7%;在此过程要实现的是对海外学生党员和毕业生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活动,即前面提到的基本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从国外政党管理的经验来看,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建立起能向全体成员发布任务的信息网络管理所有的党内成员,包括基层的管理人员。基于此,网络党建被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不同政党管理的国内党员有效工具和载体。而根据我国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活动以及党员从发展到流动过程所涉及的程序而言,建立网络党务管理系统需要包含党员从发展到流动的管理、思想汇报以及日常的教育活动的反馈的功能。

3.3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在党员的思想教育上,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进行党建和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推广的重要窗口,其中包括人民网、共产主义文献调查网以及毛泽东思想网站等,并且其影响范围逐渐从国内扩大至国外。通过网络技术开展组织生活不仅“可以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④更容易被高校学生党员所接受。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组织活动进行更新的过程中,广西网络党建研究组在实践中的积极尝试奠定了我党新时期工作建设的重心提升的基础;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网民是英国工党成员的重要来源,英国工党采取的方式是先尽可能将网民变为该党的支持者,如网民原先是该党的内部成員,则被发展为工党的积极分子。通过网络开展党组织的教育关系活动具备了国际和国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利用网络开展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等制度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而可通过这些网站要求党员定期学习。

随着海外学生党员和毕业生党员人数的增加,纵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以及党章的规定中,青年党员作为党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传统的对海外学生党员和高校毕业生党员的管理教育机制中的不足,使得这两类学生党员造成的“实质上”的失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得到克服,而作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载体党组织,学生党员因其党龄和经历的欠缺使其党性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加快海外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步伐能够加速网络平台开展党组织生活的实现,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党员队伍的建设。

注释

① 余德淼,徐斌,江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37(6):75-77.

② 朱孟光,周良书.新世纪以来高校流动党员管理研究述评[J].探索,2015(2):43-47.

③ 李树明.“流动党员网络管理平台”该怎么建?[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3(5):32-34.

④ 余德淼,徐斌,江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37(6):75-77.

猜你喜欢
失联长效机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高利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