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旧藏赤罗朝服的保护与修复

2018-07-25 01:36李晶庄萍
文物季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针线去离子水纺织品

□李晶 庄萍

朝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文武百官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裳制。

《明史·舆服志》中规定了明代朝服由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赤罗裳、赤罗蔽膝、大带、革带、佩绶等组成。洪武元年制定文武官朝服,大体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形制,洪武二十四年又做了修订。嘉靖八年,明世宗再次修改了官员朝服方案,梁冠仍用旧制,上衣和下裳都用赤色罗制作,质地轻透,用青罗缘边,同时规定上衣长度为过腰指寸七寸,不得掩盖下裳。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孔府旧藏赤罗朝服为明代孔府衍圣公的朝服,保存较完整,明代官服传世品较少,这套服装作为现存较完整的朝服,极其珍贵。但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文物出现破裂、糟朽、皱褶、褪色、污染等病害,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我们对其进行了保护修复。

图一 赤罗朝服赤色面料组织结构

一、赤罗朝服保存现状

1.外观观察

赤罗朝服由赤罗衣和赤罗裳组成。赤罗衣身长118cm,腰宽 62cm,袖通长 250cm,袖宽 73cm,交领、大襟右衽、宽袖敞口,领、襟、袖、摆处缘以四寸宽的青罗边,是明代孔府衍圣公朝服制官服的上衣。赤罗裳身长89cm,腰围129cm,桔黄色围腰,青罗镶边,是明代孔府衍圣公的朝服制官服的下衣。

经显微镜观察,赤罗朝服为纱类织物,两根经线相互绞转并每一纬绞转一次。赤色面料,经密:15根/cm,纬密:17根/cm,绞纱组织,一绞一;青罗边面料,经密:14根/cm,纬密:14根/cm,绞纱组织,一绞一。面料组织结构见图一、图二。

2.分析测试

图二 赤罗朝服青罗边面料组织结构

经红外光谱测试,赤罗朝服面料纤维为丝纤维。由文献[1][2]可知,蛋白纤维的FT-IR中,可以发现三组特别典型的酰胺吸收带,1640cm-1,1516 cm-1和1230cm-1是丝纤维的特征酰胺吸收峰,分别归属于酰胺I带,酰胺II带和酰胺III带。

图三 赤罗朝服纤维的FT-IR图

2、病害分析

赤罗朝服为传世品,保存基本完整,但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病害多以破裂、糟朽为主,少部分有残缺、皱褶、褪色、污染现象。

其中赤罗衣多处不同程度残破,尤以后背、肩部较为严重;领口、袖口有褪色现象;腰部正面及右袖口背面下部有虫洞;多处皱褶。赤罗裳裙摆有多处破裂、皱褶;少部分污染、残缺;腰部有褪色。

二、修复方法及材料工具

1.修复方法的选择

根据文物保护修复的可逆性原则及最小干预性原则,结合此件文物保存现状,确定以针线修复法对其进行保护修复。针线修复法是运用缝制服饰的针线技术来修复纺织品文物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常在纺织品文物背后或表面加衬一层现代织物,通过针线,将两层或多层织物缝合,以起到加固文物破损部分或整体的作用[3]。此方法是一种可再处理的方法,是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纺织品修复方法。

2.修复材料及工具的选择

(1)背衬材料

对于修复中使用的背衬材料,一般选择与所修文物的布料、织物组织、颜色相近的材料,衬布厚度一般稍低于原件,有利于加衬后整体颜色、质感的和谐。这件赤罗朝服用料极其轻薄,透视度较高,对于大面积破损的部位,如局部加衬修复会造成衣服厚薄不均,严重影响美观。此次修复采用了纺织品文物背后整体加衬的方法,同时选用进口纺织品修复专用真丝纱料,经过染色达到与文物颜色相匹配,通过针线缝补对其进行加固修复,力求文物修复后整体颜色、质感不受影响。

染色方法:

①将选用的进口纺织品修复专用真丝纱料水洗脱浆,去除淀粉、树脂整理剂等浆料。工艺是将织物放入盛有适量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容器中加热,至沸腾后煮约20分钟,降温后取出织物,脱水干燥[3]。

② 将容器中的去离子水加热至50℃,将被染材料放入去离子水中,保持50℃温度10分钟后将被染材料取出,将3%醋酸和5%明矾倒入容器中,搅匀,再将被染材料放入容器,保持50℃温度,不断搅拌,10分钟后,取出被染材料,向溶液中倒入配制好的染液,搅匀,再将被染材料放入容器,保持50℃温度,不断搅拌,10分钟后,加热溶液至85℃,保持温度20~40分钟,停止加热,将被染材料从染液中取出。

③ 用60℃的去离子水清洗染色后的织物多次,然后用40℃的去离子水清洗多次,最后用常温去离子水清洗直至没有泡沫产生,水色清为止。

④ 清洗完毕后,将织物晾干,放置在平台上,喷去离子水,进行平整,平整时注意将织物的经纬线调整好。

(2)缝线

缝线选择与纺织品同材质的“真丝线”,这种线比较细,但有必要的强度和弹性,能给予纺织品文物支撑和保护。缝线颜色也要与织物的颜色相匹配,染色方法同染背衬材料。

(3)常用修复工具及材料

修复过程中常用的修复工具及材料有:绣花针、缝纫针、剪刀、竹板、喷壶、玻璃片、加湿器、文物吸尘器、真丝纱、棉线、真丝线等。

三、修复过程

1.拍照,绘图

文物修复之前对文物整体及病害进行拍照,并对病害进行评估,绘制病害图。

2.除尘

对于吸附在文物表面的灰尘和污染物,使用文博专用吸尘器,调节至最低功率,将吸尘器口用棉布包裹,防止轻薄脆弱的织物被吸入[4],然后在织物表面轻轻移动,对文物进行除尘。

图四 局部破损处修复前照片

图五 局部破损处修复后照片

3.平整

使用去离子水、蒸汽式加湿器、玻璃片、镊子、自制竹签等工具,对文物皱褶严重部位及破裂口进行局部回潮,当文物达到一定潮湿状态时梳理文物经纬线,平整后压置玻璃片,然后自然干燥,使文物达到初始的平整状态。

4.修复

针对本件文物的病害情况,采用针线修复法进行保护修复。首先根据所修文物的尺寸,将染色好的衬料进行裁剪,衬料尺寸略大于文物。然后用跑针将衬布四周与文物缝牢,初步固定衬布,注意针脚要大且容易拆除。由于此件文物脱丝、破裂较为严重,破裂的部位主要表现在经线或纬线整齐断裂,能较好地拼合,裂口边缘面料较为牢固,因此使用染好的同色真丝线,脱丝处用缭针将文物脱掉的丝线固定在衬料之上;破裂处用缭针、跑针、铺针、回针、交叉针等针法缝合裂口并固定裂口四周。修复完成后,将衬布四周锁边,锁边时裁剪去掉多余的衬料并拆除起初用来固定衬料与文物的丝线。

5.平展,制作支撑

缝补完毕,将文物平展,用玻璃片均匀压在织物上,使衬补的材料与文物之间的应力缓慢达到平衡。为更好的保管,修复人员为文物制作了支撑,用保鲜膜将海绵包裹,然后在外层裹布,主要置于肩袖、腋下及两侧位置,防止文物变形。

6.建立档案

按照规范,填写藏品基本信息表、保存现状表、藏品监测分析表、保护修复记录表、藏品保护修复验收表等,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备日后查阅。

四、结 语

孔府旧藏赤罗朝服是采用针线修复法保护修复的,修复过程严格遵循文物保护修复的原则:可逆性原则及最小干预性原则。经过保护修复,丝织品的强度和柔韧性有所提高,基本恢复了文物的原貌。将文物放置在适宜的保存环境,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和传承。

猜你喜欢
针线去离子水纺织品
不同水质和培养基对紫金久红草莓组培快繁的影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去离子水中的钙镁指标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变频器冷却水系统严密性检查及维护诊断
AGM隔板氯离子的处理与研究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可爱的袜子兔子
母亲手中的针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