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商重商,杭州的今天和明天

2018-07-25 08:30
杭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杭州人才经济

杭州究竟该如何吸引人才?这座城市又该如何更好地亲商重商?在第三届世界杭商大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刘亭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杭州城市究竟要追求什么?我认为,经济增长和人民幸福感应该同步追求,缺一不可。例如杭州的特色小镇、特色街区,它们就像珠子,而高速便捷的通道则像是一根线,最后把杭州大都市圈、大都市区串成一串项链,这才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境界,兼备幸福感、生产力和竞争力。

现在我比较关注的问题是改革进行到哪里,发展就会跟随到哪里。比如杭州目前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的基础是经济,而经济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下一步,杭州的目标是为新经济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创造一个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让这座城市的所有企业能够像阿里巴巴当年一样茁壮成长起来,吸引人才的关键并不是像其他城市一样,政府主导进行“抢人大战”,有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创业环境,人才自然会留下来,然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邢志清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

凡是一个新的业态、新的形势的出现,都会有很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新一轮的杭州湾建设中,杭商应从更高层面来看待这次机遇,这既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份责任。杭商作为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核心能力。

第一,要有洞察未来的前瞻力。到底什么行业能够在大湾区建设中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或产业集群?这要有预见能力。

第二,要有颠覆以往的创新力。面对新形势,商业模式从分工式颠覆为分布式,制造模式从大规模制造颠覆为大规模制定,消费模式从传统经济颠覆为体验经济。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

第三,要有捕捉机遇的决断力。要对“资本”“模式”重新定义。资本不只是钱,它包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它的创造力资本,关键在于如何将它们有机结合。而模式是指如何将上述资本重新排列组合,创造新价值。

第四,要有面临危机的应变力。对某些产业或个体来说,杭州湾的发展或许是危机,杭商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关键是要在新坐标里快速找到定位并且作出最恰当的安排。

第五,要有商业伦理的约束力。商业伦理关乎于商业文明,希望杭商在商业主体蒸蒸日上发展的同时,为周边谋求健康、和谐发展。

吴建平 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未来的交通是绿色的、无人的、互联的、共享的。全世界的汽车厂目前都在研究无人驾驶,主要在北美、中国、亚洲,包括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从全部人类驾驶到全部无人驾驶的过程,就像中国过去的道路上,全部是自行车到今天主要以汽车为主的过程。

现在国家致力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目前,我们和萧山在探讨建立研究院合作一事。杭州具有汽车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强大优势,再加上我们有这么多志同道合、有共同想法的研究界和产业界的合伙人,合力打造这样的体系,我相信它一定能够助力中国无人驾驶和智能汽车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为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杭州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胡宏伟 澎湃新闻副社长

2003年,我离开新华社去上海创办了《东方早报》,《东方早报》就是我现在所服务的“澎湃新闻”的前身。我记得,2003年,报社的发刊词只有一句话:触摸长三角蓬勃的心跳。我非常希望把这句话送给杭州,触摸杭州蓬勃的心跳,只要你有蓬勃的心跳,你就会有所有美好的未来。杭州对于城市的定位:精致、和谐、大气、开放,非常准确,该理念的确认,对于一座城市吸引外来人才,至关重要。未来,杭州要保持幸福感,首先节奏不要太快,其次,杭州的发展模式不应该是“摊大饼”,杭州城市应该是小而精致的。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近几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我始终坚信,我们需要用历史照亮未来。谁来推动改革?首先是杭商企业家。这个时代,很多人开始推崇年轻企业家,但是不要忽视老一辈的企业家们,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带领企业成功走向未来的根本力量。其次,我认为推动未来改革发展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政府,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杭州在未来的发展中,至关重要。政府首先需要腾出一片天空,让企业家物尽天择,其次是找准政府和企业的零界点,并且继续深化改革,为企业家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张国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

从市场、企业角度看,一流的人才是“天生+野生”,二流的人才是“家养+培养”,市场经济一定能在创新发展中培养出英雄。站在人才角度,杭州政府需要的是打造人才集聚的生态环境。如果向杭州推荐对标城市,我认为应该学习的城市无疑就是纽约和伦敦。在这两座城市,政府充分恪守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势利导地提供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这一块内容,虽然杭州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比如最多跑一次等等,但是下一步,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标一些城市,加强各方面的工作。

2016年底,有一首歌叫《成都》,这首歌里有一句歌词,“走到玉林路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这种情况在纽约和伦敦时常发生,在城市的酒吧里、饭店门口,一堆陌生人拿着酒杯进行思想的交流,他可能是经济学家,也可能是搞基金的,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当然杭州也不错,走到黄龙路的尽头,坐在SOS的门口。但我觉得,跟纽约和伦敦相比,还是有不同的,杭州有很多值得怀念的东西。但是我认为这一次杭州新的改革开放当中,我们要真正地实现一次跨越,那就是我们的城市发展如何从农业经济、市场经济思维真正转向到现代化经济。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比巨大的挑战。因为回头展望历史长河,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在全世界一千多项发明中,中国有30项对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这30项都是在公元1500多年之前,我们最近500年对世界重大的科技贡献是0。未来这条路,我们创新的企业和我们创新的城市如何结合?如何真正的给世界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才是杭商、是杭州,乃至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为之奋斗的事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恰恰在于未来的不确定,送给今天在座的杭商们一句话,当一个人年过四十、年富力强的时候,才发现,那份你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正是最大的幸福。

猜你喜欢
杭州人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人才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