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兰
摘 要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新教育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与使用,教育领悟的改革在多个层面上同时进行着,如何有效变革传统的教育思维和课堂教学模式,如何通过课堂变革引导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成为考验教师教育智慧与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准。而在所有教育领悟的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好坏和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的高低,所以在初中数学科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从多个方面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001-01
在学校教学中,由于不同知识科目具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改革中的着力点也不尽相同,这需要教师充分考量每一个知识科目的教学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改革举措。在初中数学科目的课堂改革中,教师就要将学生学习主体与数学知识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从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师生之间关系改变和整体学生教学目标调整等三个主要方面出发,通过课堂改革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
对于初中数学科目的改革,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中心性的环节,因为课堂教学模式是连接学生主体与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桥梁和纽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具体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学习与掌握。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改变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的一个知识被动接受和课堂被动服从的地位,真正激发起班级学生数学知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
比如,在初中数学课程“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讲授本课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和学生在知识学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在纸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三视图。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班级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教师也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导。最后,教师要引导班级学生自主总结三视图观察和学习的相关技巧方法,让学生不断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二、改革师生之间关系,建立起更加和谐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组关系,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知识教学效果的好坏。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表现为“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不仅颠倒了师生之间课堂关系的主次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学生作为课堂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这样才能真正在初中课堂中建立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比如,在初中数学课程“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带领班级学生复习有关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于本课知识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环节做好准备。然后,教师在之前具体讲解的时候,要一边进行理论讲授,一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堂主动学习参与的重要。最后,教师要同学生进行充分对话与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与感悟,在有效的交流互动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
三、改革学生教育目标,加强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无论在哪一教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目标都是指引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标准,小到一节课、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大到一个学期、一个教育时期的教学都需要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目标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成绩,甚至出现“唯成绩论”的一元标准,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与成长,所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改革中,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加多元化,在加强知识讲授的同时,也侧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比如,在初中数学课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在之前讲授时,采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分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教師要有意识的加强对于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课下加强对于本课数学知识的练习巩固,养成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实现对于本课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始终做到学生学习主体、具体教学内容和有效教学模式三者的有机统一,通过课堂有效的教学引导和帮助,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逸侬,庞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研究与探索[J].高考.2017(06).
[2]张文超,范蔚.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多重逻辑分析与有效路径建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3).
[3]时晓玲,于维涛.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省思与多元创新——基于洋思?杜郎口?东庐等校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