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云 徐国英
摘 要:在小学低中段学生自制纸童玩教学中,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和自主性、创造性一直备受教师关注。文章主要以“纸弹簧”制作的教学指导为例进行探索,建构探玩——尝试——提升——展现的课堂指导模式,并摸索了此类课堂的指导操作要领:细化课堂指导操作流程、建立合适的课堂结构、注意课堂指导层次、和谐课堂指导节奏。
关键词:小学劳技;探玩;尝试;提升;课堂指导
作者简介:赵晓云,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浙江 杭州 311400);徐国英,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二小学教师。(浙江 杭州 31140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3-0085-04
一、课堂指导活动困惑的缘起和弊端
笔者曾参加了一所小学的劳技教研活动,听了三年级教研组展示的“制作纸弹簧”的教研课,以手工自制纸童玩的课堂指导为话题展开讨论。大家看着精美流畅的教学预设和实际呈现不甚理想的课堂效果,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只有静静地听和看,慢慢地折和默默地等,没有课堂的精细和叹息,没有激情和好奇,只在最后的展示环节才有一点欣喜?教师对这种程式化的指导和课堂表现索然无味,再仔细阅读教案,老师针对班级状况良好的学生学习状态展开了激烈讨论,大家逐渐把矛头指向课堂指导流程(见图1),这样的指导流程必然存在着纯粹技能传授式课堂的弊端。
1. 教师主导作用过度,限制学生多维发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型课堂指导倾向于单项的技能传授(纸玩具的折法),从本质上说,就是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的定位放在学生是否能够做出一件漂亮的手工作为教学的目的,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新颖、完整,课堂环节呈现的是教师先指导示范,然后学生学习或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模仿能力强的学生能得到老师的激励,模仿能力差的,教师给予指导的也是纯技术的内容。这种课的目标只要学生增加操练次数就可以达成。
2. 学生没有亲历过程,失去探究顿悟之趣。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型的课堂上,教师常安排在课始阶段示范演示,学生在课前的20分钟记忆黄金阶段接受教师的正确动作要领,然后学生按照正确要求去训练。所以,学生一开始得到的是直接的、正确的结论,而且这些知识是教师主动给予的,不是学生自主探索、多次嘗试后反思改进得出的,学生没有经历知识获取的整个过程,所以得到的技能也是浅层次的,是没有自己独特体验的,对知识结论的获取过程没有感同身受,更谈不上真正理解后的掌握。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的过程中基本缺少想的过程,在制作过程中就会缺少丰富的联想,以及对看到现象背后本质问题的追问、尝试。
3. 学生关注技能习得,缺失综合性、实践性。由于教师主导过度,学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所以,学生在模式化的课堂安排和指导中,也不知不觉地把注意力聚焦到技能的习得、物化结果的呈现,很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解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型课堂问题的指导策略
1. 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要真正解决课堂指导的困境,还是要学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技类项目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完善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而在课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中也指出:在实践中巩固、运用、深化各学科所学的知识;能将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经历调查、分析、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建议中也提到: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真实场景。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集各种体验于一身,产生深刻情感与内心体验。鉴于以上理念、目标和教学建议,我们在扬弃现有指导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儿童天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指导方法。
2. 建构小学综合实践劳技类项目活动的课堂指导板块。在该课堂中,学生表现出的机械、从师、按部就班地操作,缺少兴奋点和课堂实践的高潮,较少探索和发现,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怎样从儿童天性为切入点寻找课堂指导的有效和有趣呢?从心理学视角来看,游戏是正在成长中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必然,也是一种必须。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崇尚自由,好奇好问、好胜好表现,这都是拥有创造力的表现,从陶行知1944年疾呼“解放孩子”和从卢梭的书籍中,我们都可以领悟到:利用孩子爱玩、好奇、好动好表现的天性,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开发孩子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技类项目的课堂指导,我们就可以顺应儿童天性,建构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的课堂指导板块。
探玩,是指学生在这个领域或方面有很大兴趣,能探索玩耍,从中领悟出自己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课始导入和本课实践紧密相关的游戏,以使学生在激情中进入课堂实践;②课堂尝试有明确指向性的、宽松的游戏;③利用游戏精神元素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玩弄有模糊指向性项目的相关内容,有趣味地探索其中的奥妙。
尝试,是指一个人直接通过实践体验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历程。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的求真活动,分开始尝试、之后內省、对比分析、自我提升及尝试评估等过程。这个过程要包含以下要素:①学生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②激发学生动机,能主动学习、参与和有责任感;③学习活动真实有意义,以自然的结果方式呈现;④学生的反思內省是学习过程的关键要素;⑤情商培养对学员及其隶属群体的目前、未来都有关系。
提升,是指在探玩、尝试中,把获得知识性内容加以概括或整合,反思自身从中获得的和不足的,提出相应的对策或问题,为进一步深入尝试和展示做好策划。
展现,是指通过一定情境中的作业或操作主动获取知识、整合多种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实际动手操作为特征,主要在两种活动中展开,一种是工具性的活动,它以物质性的工具作用于实际事物,如制作、劳动、工具游戏等;另一种是身体器官活动,以自身身体器官的动作为作业或操作对象,如唱歌、跳舞、表演、演示、活动等。
通过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课堂板块的指导,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期待学生在实践中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激发他们勇于面对挑战性的问题,有兴趣迎难而上,快乐地在探索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3. 设计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的课堂指导体系。根据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课堂板块的指导,大家明确了这种课型指导的理念,落实每一个板块的要求,建构了课堂指导体系,见图2。
三、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指导的操作要领
1. 细化“玩玩纸弹簧”一课的课堂指导操作流程。明确了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四环式的课堂指导要求,我们在俞老师的指导下,明确了综合实践劳技类项目指导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指导开始前就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阵地,即在教师没有指导之前,让学生放开手脚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去自主发挥、自学探索,或者在教师教学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先尝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有的放矢地指导和教学,达到玩、做、导、学、练、表现的有机结合。于是,我们重新调整原来的“玩玩纸弹簧”大环节,增添了一些学生玩转、尝试、表现的指导内容,细化了“玩玩纸弹簧”一课的课堂指导操作流程。
2. 关注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的课堂指导结构。综合实践活动劳技类项目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课堂指导呈现螺旋上升的结构。在“玩纸弹簧”课堂的“探玩转”板块中,就有以较自由的方式让学生“玩玩和纸弹簧相关的纸玩具——探索其构成和组织规律——用拆拆折折的尝试法,说说其中的分解或合成小结自己的探玩所得”。同样的,第二板块至第四板块也有相应的具体化实践指导结构。只是这四个板块指导时间的分配不一样,第二和第三板块常常合在一起,大致安排为8分钟——25分钟——7分钟。这样,学生的尝试探究过程能比较充分展开,自我提升也比较明显了。
3. 把握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的课堂指导层次。“玩纸弹簧”课堂板块的指导,基本經历了这些过程:自由宽泛地玩弄——明确方向地探究——操作训练折法和细节处理——比较鉴别进行查漏补缺——二次操作提升技能和整合所获——反思探究弹簧弹性大小的相关因素——精益求精地完善美化物化成果——表现本节课堂得失和展望。从这些指导环节中,层次呈现是从内容的宽泛到具体,从研究指向的不明确到确定,从学生注意的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课堂的预设到生成,从实践操练型到综合探究。学生在教师无痕的指导中层层深入,把前一个层次作为后一层次的活动基础,表现得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4. 应和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的课堂指导节奏。根据课堂节奏建构的两个基本维度——课堂心理运动曲线(注意力)和实践内容的深度加工,“玩纸弹簧”的课堂内容进行取与舍、顺与逆、详与略、点与面四维度的深度加工,见图3。
为了提升教师课堂指导的效益,我们还运用了动静相生、收放相间、起伏有致、张弛有度、整体和谐快乐的五个基本策略,建构了动——静——动相互结合的多种课堂节奏。这样的课堂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又能提高实践尝试的效率。课堂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均根据学生尝试表现的实际情况,疏密相间,不但保持了学生旺盛的精力,也不会使学生过于松弛散漫。总体综合考虑,巧妙安排,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形成了整体节奏的和谐美。
四、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式指导的注意事项
1. 对教师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教师要注意课堂指导预设的前瞻性。这样的课堂绝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探究尝试、提升拓展,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生成较多临时性内容,增加了教师指导的难度。其次,对教师的指导和指导语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学生探玩、尝试、提升、展现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以至于教师的示范演示没有了,教师的语言指导也少了,但对学生的临时性指导和个别指导多了,这样就对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再次,交流分享环节的关注点应该在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增量,尤其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方面。课尾交流分享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多方面得和失,每个学生表现性方面的自身增量,没有好坏之分。最后,教师的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周全,使学生能更充分活动,使课堂衔接更有序。
2. 对学校教学资源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教师对游戏内容比较生疏,需要有相应的游戏资源库来支持这类课堂;教师对渗透游戏精神元素的探玩环节思考得不多,操作也不熟悉,需要有相应的教研活动来推广和研讨,让更多教师能了解这种课型的指导策略并实施。
3. 对安全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课型的课堂指导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方面的预先教育和防范准备,因为学生有很多自由发挥的时空和道具,存在一定的课堂安全隐患,教师和学校要有充分预见性。
参考文献:
[1] 梅叶盛.学生探索先行,教师指导跟进——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先做后导”[J].综合实践活动,2012,(10).
[2] 朱小平,伊红.如何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J].综合实践活动,2011,(8).
[3] 肖龙海,陈玉海.小学生表现性学习探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8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