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平
【关键词】 数学教学;引领;“放”;“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6—0106—01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数学素养的形成,这个目标得以实现,必须要学生真正经历自主探究、亲身体验、领悟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并发展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习得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的同时,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即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学生随意选择的自学活动,要有教师的有效引领。下面,笔者就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胆放手,自主探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数学活动的探究必须建立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唤醒求知欲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且不能流于表面形式。
比如,教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接龙背出7~9的乘法口诀;然后教师拿出数学卡片24÷6、15÷3、12÷4、8÷4,鼓励学生答出相应的商;之后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主题情境图,然后指令小组合作,各自搜寻数学信息。教师巡视全班,时而停留倾听,时而参与其中。在这里,以接龙背口诀来说出商,教师用了一个“收”,即这种方式对旧知识储备需要不大,学生个个都能接答如流。这样“收”,不仅能紧紧抓住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兴奋点,还能为后面的活动节省时间。而指令学生搜寻信息时用了一个“放”,非常精彩地呈现了:用笔记写、相互争论、举手回答。课堂氛围和谐活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有效引领,自主建构
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教师的教学不但要有敏锐的发现、捕捉,还应有极具智慧的辨识,去伪存真,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生成性课堂不是教师无教材解读、无教学设计、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而是更为严苛的教材解读,精心策划的艺术课堂。教师自我预设的同时,还有学生可能出现的生成预设。只有“三备”充足,才能避免偏离轨道,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教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出示完情境图后,教师可以出示以下信息:56面红旗摆成一行,平均每行摆几面;49颗星星分给几个小组,平均每组分几颗;27个气球,每9个挂一行,每行挂几个;49颗星星,27个气球星星比气球多几个……教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后,可以板书除法的问题,并提问:“你们能对自己的问题作出解答吗?”学生完成后,教师继续发问:“你们是怎样求出商的,假如不能一眼求出商,那怎么办?”学生得出口诀:七八五十六、七七四十九、三九二十七。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用除数的乘法口诀找出相应的口诀求商。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展示了每个学生的成果,不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考价值,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初心,而且选取时只保留本课时有价值的问题,能进一步诱导学生寻求解决方法,让思维濒临岔道边缘的思维及时归位。整个过程,教师放得大胆,引得及时,让新知识和重难点自主架构,水到渠成,达到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独具匠心,游戏提升
一堂课最后到巩固强化环节,往往学生已经疲惫,若设计不够精妙,必然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一个独具匠心的巩固环节至关重要。實践证明,在巩固环节引入游戏是个绝佳的选择。
比如,教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在最后巩固环节,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的三个外表分别印有8、9、7的信箱粘贴在黑板上,再将多封装有除法算式卡片“64÷8、45÷5、63÷9”的信件发给了学生,然后让学生比赛,看看谁是最优秀的邮递员。此时,讲台上下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教师的收放自如,有效引领,是铸就课堂之美的充要条件。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升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技艺,从而让教育之花在手中精彩绽放。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