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香兰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6—0109—01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缺乏一定的思维模式及认知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可见教师的有效引导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组织学生进行互动
为了保证学生不盲目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主构建知识框架,使其能够深层次理解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三角形的物品,如三角尺、三角形教具等等,为学生展示,让他们说出上述物体共同的特征。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学生们便会回想起生活中所见的三角形,然后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最重要的便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知识本身具备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具有缜密的心思,这样才能保证学好、学透数学知识。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有效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知识点时,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有三种情况,分别为一定、可能、不可能。教师要使学生掌握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如,在一个盒子里面,有5个白球,4个黑球,6个黄球,从盒子里面任意取出来一个,哪个颜色球的可能性较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每个学生记住自己摸出球的颜色,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这样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
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小芳、小欣、小红三个同学拥有同样的钱,她们一起去书店买书,小芳用了钱的40%,小欣用了钱的30%,小红用了钱的0.5倍,试求出谁花的钱最多,谁花的钱最少?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可以用百分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用小数或分数进行比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百分数的知识点,还掌握了百分数、分数与小数之间如何互化的方法。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促使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如,在教学“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根据各组学生不同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任务,最大程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