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7-24 10:27索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5期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改革微课

索珊

摘要:微课的兴起为高校经济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改革的方向。基于微课的特点和经济学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微课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设计了教学环节,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109-02

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一般高校都将经济学的课程开设在大一大二阶段。以北京服装学院为例,所有商学院学生在入校的第二学期学习微观经济学,第三学期学习宏观经济学,每个学期36学时。由于经济学具有体系严谨、理论抽象的特点,对于刚开始接触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比较晦涩抽象,学习起来枯燥无趣。并且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任何知识点的学习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后续学习的困难。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互联网的发展,新的媒体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同时,手机及微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占据人们大部分的阅读时间。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和学生的需求脱节,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被广泛应用,如果将其引入经济学的教学中,对提升经济学教学效果将起到推动作用。

一、教学改革中“微课”的兴起

近年来,随着视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视频已经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的兴起并延伸至教学领域,促使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方法产生。微课,是指针对某一课题或知识点,以视频、动画、PPT等形式,配以相对应的声音解说,使观看者能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微课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具有时间短、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微课将原有完整的知识碎片化,将复杂的知识拆分细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以视频,达到易懂易学习的目的。同时,微课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且可以反复观看,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自主在线学习。关于“微课”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是“微课”的开端。第二种说法是,1995年由英国纳皮尔大学的Kee教授提出的“一分钟演讲”,是“微课”的起源。虽然对于微课的起源虽说法不一,但是其针对性强,便捷新颖等特点,使其成为教学改革的宠儿,迅速成为发达国家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国外对微课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并深入应用到课堂学习中去。在国内则是近几年被重视并加以应用的。目前,微课在中小学的各类课程中广泛应用,在高校中也不断普及。多数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关于微课的教学改革,将新兴的教学方法融入传统的教学中去。

二、基于微课的经济学教改作用

1.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及特点。经济学是经管类的学科基础课,1989年被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备课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学是经管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具有经济学基础,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经济学体系严谨、逻辑严密,且理论抽象,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且不断发展,所以要求教学环节的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2.经济学教学现状。根据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济学课程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其中,第二学期为微观经济学(36学时),第三学期为宏观经济学(36学时),经济学共72学时(50分/学时)。整体上来说,学时基本充分,但由于经济学内容较多,将所有知识点压缩进72学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该课程仍以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开展,以教师讲授为主,PPT课件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教师会穿插相关视频及案例,并配以相对应的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PPT作为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学生因为有PPT可以课后参考而在课堂学习上有所懈怠。其次,课堂播放的视频多数为教师在其他网站或平台中搜集到的资源,重复率高、针对性较弱。有些视频时间过长,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但如果将视频完全取消又会令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使视频教学处于一种“鸡肋”的状态。

3.基于微课的经济学教改作用。将微课应用到经济学教学中,对课程、学生、教师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于经济学课程本身,将微课引进到教学中,可以将原有的知识碎片化,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将难点各个击破。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利用视频课前讲解,形式新颖,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课前观看录制好的视频,课堂再由教师讲授,配合相应的课堂讨论,既可以节省一部分上课时间,又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微课丰富了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并学习,并且可以反复观看,作为永久的资源保存。微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改变原有的被动学习状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微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有利于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微课中也能受到启发,促进自身教学观念、方法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微课资源通过平台互通有无、交流学习也给教师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三、基于微课的经济学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由经济学教学团队的4名教师集中选取经济学教学中的重点概念及知识点,录制视频。每个视频都围绕一个概念或知识点,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视频内容需要结合现实的案例和情境。如供求关系部分的讲解,就可以结合实际超市商品的价格,将情景设置在现实的超市中,增强学生的带入感。不容易实现的情景可以使用动画来实现。如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讲解中,经常举的是吃包子的例子,就可以使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绎,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每次的視频后提出思考问题。将视频在课前发送至微信平台中供学生学习。

2.課堂教学。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每次课堂就之前微信平台的视频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难点之处。特别是微课中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解答。讨论之后,各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所有小组汇报结束后,由教师总结并答疑。最后,由教师对课程内容串联并进行讲解,以达到厘清脉络、巩固知识点的目的。教师讲授的部分依旧不能脱离传统的多媒体PPT,因为其依然是学生课后及考前复习的重要依据。

3.课后反馈。课后的反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微信群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反馈。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反馈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进行解答。第二部分是学生对微课效果的反馈。在一学期学习结束后,对所有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及选取个别同学进行面谈,通过统计来分析微课的授课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注意

1.需要重视视频制作的困难。视频的制作,尤其是动画的制作,包括录音、配音都需要专业的器材、专业的技术、专门的软件来制作完成。一般的经济学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所以需要依靠学校的力量或委托给其他制作公司。视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微课的效果,所以视频的制作必须精良。不能重复出现课程中使用的PPT,导致学生重复学习。视频达到预期效果的保障是前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

2.重视学生的反馈。除了期末的问卷调查的反馈,还应该重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意见的反馈。根据每次微课的视频内容的反馈,及时调整视频制作。因为微课最终服务的是学生,如果学生不能满意,则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使微课教学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3.微课不等于上课。由于经济学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必然需要一定的体系。微课虽然是新兴的技术手段,但是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教学活动,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需要认识到的是,微课并不是适用于每一门课程,适度应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但是过度使用微课,有可能会导致本末倒置,恶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小慧,战岐林.基于微课的西方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08):100+102.

[2]杨二霞.微课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195-196.

[3]邹晓涓,叶洪涛.微课应用于《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反思[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7):203-204.

[4]张同斌,刘琳.基于微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3):81-86.

[5]徐勇.微媒体背景下经济学“微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5):189-190.

猜你喜欢
经济学教学改革微课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经济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