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旋
摘 要:当前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不可抵挡的势头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作为在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现代化应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也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对电工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简单阐述,随后对信息化时代视角下,电工电子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最后对如何应对挑战、实现电工电子技术的突破发展,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电工电子技术 发展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b)-0038-02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越来越息息相关,现代化电子化设备也就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方各面。因此,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对人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如何有效改进电工电子技术、完善相关技术应用,实现电工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成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 电工电子技术的概念内涵及发展历程概述
1.1 电工电子技术的概念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集成化、高频化、全控化、数字化等特点于一体的现代化、自动化应用技术,技术性强、包含内容广泛是电工电子技术最为突出的特点。电工电子技术的运用,则指在各行各业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中,通过使用电子技术,顺利达到设备自动化工作、加快机械设备工作速度、确保操作系统顺利运行的效果,因此,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时间。
1.2 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历程概述
电工电子技术源于19世纪初期,当时电子产品普及,人类开始广泛进入电器时代,电工电子技术也随之与所有人的工作生活建立紧密联系。从20世纪开始,伴随新工业时代的到来,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电工电子技术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理论的蓬勃兴起,迅速带动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开发之间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广泛启迪了各门科与专业之间互相渗透,使社会生产成为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电工电子技术与新兴新技术、新材料快速结合,不仅完成了其在传统电器生产、电工制造等行业的更新换代,更是使之渗透到生物、环保、医学等新兴学科当中,甚至融合生成了许多“交叉”学科。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出现,标志着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到了现代化阶段。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人类迈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人都离不开电、离不开网络,电工电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电机、变频器和PLC等新型的电工电子技术在国际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生产设备上被广泛使用。今后更应大刀阔斧地进行电工电子技术的深化改革,促使电工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在系统智能化监控、受控核聚变,磁流体发电,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磁浮列车等领域科学合理应用,以保障电工电子的技术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2 信息化时代,电工电子技术发展过程中问题综述
2.1 清洁电力能源尚不发达,电力能源投资力度有待加大
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目前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大部分电力资源的供应依然要依靠煤炭等传统能源,甚至造成了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而信息化时代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方向,发展理念为着力改变体能和机械能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格局,提倡发展知识经济、计算机技术等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行业。在这种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如不能改变高能耗的电力来源,势必和信息化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相违背,这一点还有可能会成为制约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2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行业准入门槛、行业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项内容广泛、技术性强的应用科学。但由于电工电子行业发展历程较长,行业内尚存在着大量传统电工工人,缺乏新生代工人力量。而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产业的结合,对高科技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的要求比较高,通常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及电子技术知识基础,且沟通协作等综合素质较高。同时因为电工电子技术的一些材料应用和技术的升级等方面更新速度快,对系统操作人员也有着一定要求,尤其在综合素养上尤为重视,由于人才资源的稀缺,导致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出现了诸多不足,直接影响电工电子技术的长足发展。
2.3 电子技术发展滞后于信息化技术发展,技术之间的衔接、融合有待提升优化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今人类可谓进入到了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这种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极大地促进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但也受发展水平不匹配、技术系统难以对接等因素制约,如想在电工电子领域全面推广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在电工电子技术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要求比较严格,需从整体性上对电工电子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否则会因信息技术应用不当,两种技术操作系统无法衔接导则机械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进而影响整个电工电子系统生产效率的提升。
2.4 电工电子设备相关检查维修制度存在弊端,维修检查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工电子设备的使用期限和购进设备时的初始状态、使用设备的运行及配置水平有很大关系。同时,由于生产企业对设备的使用、运行环境不能一概而论,导致设备的保养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对各类电工电子设备的检修管理却没有考虑这种差异,而是采用全体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的制度,这种传统“一刀切”的检修模式,使许多运行良好的设备因检修过度出现问题,许多接近报废的设备仍然保持低效率运转,故而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故障隐患和故障率。维修达不到恢复设备原有的可靠性的作用,却为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桎梏。
3 信息化时代视角下,有效发展电工电子技术的策略探索
3.1 提高传统能源发电效率和发展清洁电力能源并举,促进电工电子技术适应信息化时代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当前,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行业的高速化都必须以电工电子技术的系统发展作为基础。而作为以电力为主要能源的行业,电工电力技术革新应将电力能源的改革放到首要地位,改变过去依靠煤炭进行发电的落后局面,强力更新规模较小的、污染较为严重的发电厂,严格煤炭燃烧标准,提升燃煤发电效率,以此推动传统能源发电项目的更新换代。同时,强力促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使其能够更快地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成熟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发电结构,有效推动电工電子产业走上与生态环境友好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信息化时代下,发挥电工电子技术在能源、高速交通等行业的可持续支持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突破理论革新与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并重,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为电工电子技术创造的技术优势
当前,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统智能化监控、受控核聚变等大批高端研究的理论成果。下一步,应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结合信息化技术发展,着力于实现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有效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比如:可从信息渠道上构建电子设备生产机制,优化电工电子技术,将电工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满足市场发展要求;再比如:大力完善太阳能技术和无线漫游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电子领域和通讯领域更新先进生产线,全面落实工作细则,加强电子技术的优化完善。在提高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的同时,有效推动我国电工电子技术走向更高端的发展领域,进而体现电工电子技术价值意义。
3.3 培养传统基层技工与训练高层管理人员并行,满足信息化时代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全方位需求
面向广大传统的电工从业人员,展开全面的技术培训,使电工作业人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发展,灵活转换思维,积累丰富的技术经验,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深化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深化发展。与此同时,面向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深化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评估方式改革,着力培养理论水平过硬、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高层管理人才,增强其在复杂系统发生问题时的处理应变能力,提高其管理综合素养,切实发挥高科技人才在电工电子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3.4 加强设备维修与完善设备使用档案并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设备维护的促进作用
均衡设备“用、养、修、检”4个方面,建立设备日常使用管理电子信息档案,根据不同设备的日常运转情况,提出不同的设备维修或养护方案,以切实降低电子设备管理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与此同时,需加大电子设备的技术升级改造、开发电子设备新生代产品,加强企业自主研发电子设备的能力,着力扭转低端设备恶性市场竞争的局面,提高设备的先进性,为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设施支撑。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发展下,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现代化应用技术,已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有效应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新信息时代背景下,也存在着清洁电力能源尚不发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电子技术相对发展滞后、电工电子设备相关检查维修制度存在弊端等诸多问题,需要广大从业人员加强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研究,通过采取“提高传统能源发电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并举,促进电工电子技术适应信息化时代可持续发展要求;突破理论革新与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并重,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为电工电子技术创造的技术优势;培养传统基层技工与训练高层管理人员并行,满足信息化时代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全方位需求;加强设备维修与完善设备使用档案并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子设备维护的促进作用”等措施,多措并举,发挥信息技术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际发展应用的促进意义,为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等学科发展,为亿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庞冬梅.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走向研究[J].时代农机,2016,43(11):37,60.
[2] 张萍.翻转课堂:信息化时代学习的变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137-139.
[3] 谭梅,杨卫辉.电工电子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