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福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美育;窘境;对
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6—0090—01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管理的随意性。教学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制定、指导、评价教学的直接机构,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一定时期内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中小学审美教育有两大具体目标,即主要目标和同时目标。主要目标是指“学生通过美育活动在审美素质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主要包括塑造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表现和促进审美创造。中小学美育的同时目标是指美育要促进中小学生其他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主要目标是指导中小学美育发展的方向标。但是在笔者所做的中小学美育调查问卷中发现,有27.27%的学校管理层的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将近41%的学校在国家重大节日里基本上不举行纪念活动。
(二)课程地位的边缘性。目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残留思潮的持续性冲击,注重智育课、考试课的现状基本上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高考、中考升学率还是评判一个学校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因此,挤占、借用、挪用美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中小学的美育课程存在开而不上的普遍现象,以至于美育课的开设成了摆设。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21.86%的学生对于美育是什么都不知道。
(三)教师队伍的缺乏性。美育教师的师资相对于其他教师的师资来说缺乏,好多学校美育课的开设都没有专业的美育教师授课,都是其他专业老师代替美育教师授课,做美育兼职教师。在笔者做的调查研究中,有28.05%的兼职、专业不一致的教师在一线进行美育教学,还有20.73%的专职、专业不一致的教师在一线从事美育教学工作。调查报告显示,有近75%的兼职教师对于美育是不了解或基本了解的,而且23.17%的教师认为,他们的专职、兼职教师是从来不参加任何培训的,近22%的教师认为美育教师有缺口。从这个层面来讲,中小学美育教师有缺口也是实施美育的又一个窘境。
(四)社会评价的偏执性。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名存實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后续效应还在侵蚀着大部分人的思想,以成绩论能力、以分数论成败的异化现象还在控制着大多数人的上学动机,在主课与副课的口号之下,偏科现象相当严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多的只是一种口号。
二、农村中小学美育面临窘境的解决策略
目前,农村地区美育面临的窘境,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实际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从根源上清除造成美育面临窘境的众多因素,真正发挥中小学美育的作用。
(一)客观制度性。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从国家的层面来讲,要以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为依据,明确制定出美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实施方案和最终目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教育大纲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手段、充实考核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不要在执行期间充满弹性,可有可无,切实落实美育方针和教育法规。
(二) 主观能动性。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的美育和各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对于美育的认识水平,理解美育,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美育、渗透美育。还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法规、美育方针的指示,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学校可成立美育研究机构,开展中小学美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为美育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依据教学大纲,学校在制定相应的美育课时,配备专职、专业的美育教师,杜绝随意挤占美育课的事情发生。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切实做到美育完善人性的目的。
(三) 社会公正性。尽快从舆论的层面引导广大民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评判教育好坏不要单一从成绩、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而要从全面的、完美的人性等方面去审视。多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美术展览等活动,到老百姓当中去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美、体会到美,增强他们对于美的理解,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广大民众对于美育的认识。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但是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本文系为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美育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