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红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6—0057—01
微课教学模式的兴起为初中数学开拓了新的教学途径,教师可利用微课的特点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且微课方便学生随时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被固定在课堂一方天地的现象,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自身使用微课教学的经验,就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现状
首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全面,预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有偏差,从而导致微课失去作用,教学效果不高。其次,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教师将微课教学与微型课等教学模式混淆,不能准确使用微课实施教学。同时,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存在误区,影响微课的使用效果,不利于学生运用微课学习。最后,微课中主题过多,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导致学生没有了解学习重点。教学重点模糊,学生的疑问不能得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渐增多,这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工作是教师使用微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教师需要详细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准备微课教学内容,并有效预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针对学生的疑问做出详细的解释。其次,教师要掌握教材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准备微课视频,突出教材中的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最后,将知识连贯为一个整体,便于学生在微课的模式下學会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测验学生对未知数解题的掌握程度,在微课视频中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题思路,同时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疑问准备解答策略,深化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此外,在微课视频的最后,教师准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由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解答,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方式,从而增加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2. 使用便于学生理解的语言教学。教师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微课中使用的语言应是便于学生理解且简洁的语言,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表达中筛选出自身需要的信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称呼尽量使用“我”、“你们”等,关于专业名词使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加以解释,而后使用专业名词实施教学。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教师若是使用书面语讲课,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甚至是将知识的含义完全理解到相反的方向。因此,教师在微课中使用的语言需要简练、简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真正含义。
3. 教学内容应层层递进。首先,教师要根据微课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视频内容。初中数学知识含量较大,但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微课视频时间有限,可涵盖的知识面有限,故而知识点较难、涉及知识较为广泛的数学知识则不适合使用微课的形式教学。其次,微课中教学内容应是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具体的教学。教师若是直接将教学难度定位较高,不仅学生很难学会知识,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导致其抗拒数学学习,适得其反。因此,需要教师逐渐提高微课教学内容的难度。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利用微课提问,“三角形的各个角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边三角形的角度之间是否相等”等逐渐提高三角形知识的难度,引发学生思考,自己了解的三角形知识,并解答教师的提问。
目前,微课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而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使用微课开展教学,可利用微课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体现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利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使用便于学生理解的语言教学、教学内容应层层递进等形式,可促使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闪光,实现微课教学的价值。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