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2018-07-24 09:45李丽蓉
考试周刊 2018年64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

摘 要:研究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目的在于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以生活化模式优化教育形式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传统模式中常见问题,阐释了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积极意义,并就生活化的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语文教育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基本人际交互应用工具,从开始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伊始就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作为开始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此阶段语文教育成效会直接影响未来持续的语文学习的趋势和水平。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尚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极其有限的认知能力、社会阅历注定了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时远不如年龄更长的学生可以依赖逻辑思维进行更加理性、客观的分析判断以提高对知识的接受度。故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必须更多侧重于生活化、日常化的教學形式与手段,以此实现汉语同时作为知识与文化双重存在的认知和固化。

一、 小学语文教育传统模式中常见问题和教育生活化的积极意义

形式和手段相对单一,理论知识讲授占比较大是较常见的问题。由于习惯性地照本宣科,灌输式教学对于不少小学生来说难以透彻地理解和认知。更普遍的是,学生无法在语言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联性,导致学生思想中产生语文学习和生活无关,仅仅是知识工具的掌握的失当认识。

从知识传授一方看,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育更具渗透能力,对语文的工具性可产生更好的固化作用,也就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效果相对更好。从文化传播一方看,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在语言素质能力方面得到更佳的培育。

二、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 利用更加具象化的道具开展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身心发育的早期性决定了其更多依赖于感性化、具象化的思维方式观察和了解外部环境的人、事、物。而在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等方面有相当的欠缺和不足,这也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时候会出现真实与幻想相混淆或客观与虚拟分不清等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特别在低年级的小学生群体中更容易出现对理论文化知识不得其门而入的状况,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理解速度慢或接受程度低。针对这类学生应当利用更加具象化的道具开展教学。

比如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涉及自然现象、动植物元素的课文如《太阳和月亮》《美丽的彩虹》《火红的枫叶》等,教师可以借助道具让书面文字成为立体的实物。比如可以用蜡烛代表太阳,用乒乓球代表地球,小钢珠代表月亮,让学生观察蜡烛的光照到乒乓球和小钢珠上出现的亮点,以及乒乓球围绕蜡烛旋转而小钢珠围绕乒乓球旋转时形成的阴影的情况等。有了实物的具体演示,学生就能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字背后表达的意思,不至于因为相对空洞的描写或说明而感觉困惑。

同样,借助手电筒和玻璃三棱镜就可以折射出七色光谱,这种人造彩虹不仅便捷易得,而且和瀑布、水潭边难得一见的自然彩虹并无太大差异,学生亲眼见到彩虹的外形,又可由道具了解七色光的成因,自然就更容易看懂教科书的内容。

至于枫叶更加易得,教师可以采集各种落叶阔叶树在秋天的落叶,让学生分辨枫树、梧桐、银杏等落叶木在秋天变换出的不同色彩,把书面的秋天“搬”到现实中。

(二) 借助更多动态化展示辅助教学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好奇心理普遍对于动态事物较静态事物更感兴趣,借助更多动态化展示辅助教学不仅符合学生心智发育的特点与需求,也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书本教学产生更大的期望值,由此提高教学成效。尤其是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多媒体教具已经十分普遍,这就使动态化展示有了更加成熟的条件。

比如在诸如《大熊猫》《老树的故事》等课文教学时,无论是影视资料《熊猫回家》,还是纪录片《大熊猫》,亦或是《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甚至《舌尖上的中国》等都可以用来辅助教学。这些音视频素材不仅制作精美、画面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而且普遍配备了优美、生动且抒情的配音说明,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美学感受。

(三) 融合式、对比式教学

生活的丰富多彩、地域的广袤复杂让生活化的小学语文即使面对同样的主题教育也会产生书本知识与客观现实差异巨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视情况采取融合式、对比式教学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文学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概念,并培养学生向生活学习、热爱生活的能力。比如学习《小山村》《祖国在我心》等课文时,前者的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开展交流式学习,如谈谈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从小生长环境的特点;让来自城市的学生讲讲自己的城市里有怎样标志性的建筑或者以怎样的交通出行方式为主;而来自乡村的学生则可以聊聊当地以哪些农产品为主要生活资料,以及农业生产手段的基本形式等等。后者则可以利用图片、图像等对比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平原与山地等不同地域城市文明、乡村文化的特色与异同等。

三、 结束语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育并非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形式和具体手段的创新或创造,本质上,这是针对特定年龄段学生在汉语教育方面理念和思想的变革。而所谓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根本乃是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取更加日常、生动、渗透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与平时的生活场景或氛围更加近似的环境中接受“润物细无声”式的汉语教育。这样的变革不仅是具体教学程式的转变,也是初级教育意识向素质教育的新方向转化的趋势与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变革能够让学生在一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时就相对深刻地意识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与决定性作用,从而为后续的持续学习乃至深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烨伟.唐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6.

[2]李雪青.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8):195.

[3]张海燕.浅议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

作者简介:李丽蓉,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紫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