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2018-07-24 02:45张伍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归因运气学业

□ 张伍妹

一、引言

归因(Attribution)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自己和别人行为的结果作出解释的过程[1]。学业成就归因是学生根据考试所得成绩,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学习成绩高低形成原因的一种认知活动。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1974)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研究了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指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和运气好坏是人们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其分为部位、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其中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2]。

不同的归因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归因与正向的情感体验、较高的期望、行为的加强相联系。将成功归因于内在、稳定的因素,能增强自己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将失败归因于内在、可控的因素,会对未来还充满希望,通过努力争取成功,避免产生沮丧、绝望的情感。

21世纪以来,有关学者对中小学生成就归因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中学生理想的归因模式顺序依次是: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成绩好的学生比成绩差的学生更多地考虑能力的因素,而后者则更多考虑个人的勤奋[3]。对于家庭处境不利的留守儿童,其成就归因倾向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成绩的农村留守初中生对学业成败归因的看法,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旨在面对中考压力,缓解人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而对学生成绩背后的归因这一心理因素逐步重视,从而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源,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 研究过程

采取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博罗县柏塘、石坝、龙溪和湖镇四个乡镇的初级中学留守儿童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8份。有效被试中初一102人,初二136人,初三120人;男生180人,女生178人;成绩好的107人,成绩中等的158人,成绩落后的93人。

研究中使用的学业成就归因量表是Lefcourt,Von Baeyer,Ware,&Cox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分量表[4]。共有24个题项,分4组测题,每组6题,分别测量四种归因倾向:能力、努力、任务和运气。问卷采用五点评价,从“不完全符合”计1分到“完全符合”计5分。得分越高,说明该方面的归因倾向越明显。

本研究以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在班级排名前10名的学生为优良生,后10名的学生为后进生,中间的学生为中等生。

以班级留守儿童为单位施测,统一指导语和程序,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并将有效问卷的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倾向总的情况分析

全体被试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平均得分情况如表1。

由表1可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全体被试在努力归因上的平均得分最高(M=11.80)。学业成功时,归因倾向顺序依次是:努力、运气、能力、任务,其中运气和能力归因上的平均得分都大于9,任务归因得分小于9;学业失败时,归因顺序依次是:努力、能力、任务、运气,其中能力、任务、运气归因得分均小于9。

(二)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的比较分析

各年级留守儿童学业成败归因得分的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各年级学生的努力归因倾向的平均得分最高(M>11.50),各归因倾向的年级之间主效应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成功时,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归因的平均得分越来越低,而运气归因得分越来越高,到了初三,运气归因得分明显高于能力归因,且都大于9。失败时,各年级得分顺序依次是:努力、能力、任务、运气,其中能力、任务、运气归因得分均小于9。

表2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得分(M±SD)及差异比较

表3 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学业成功归因倾向的得分(M±SD)及差异比较

(三)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的比较分析

由表3可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男女生的努力归因倾向的平均得分最高(M>11.00)。学业成功时,能力、运气归因得分都大于9,任务归因得分小于9,男生的归因顺序是:努力、能力、运气、任务,女生的归因顺序是:努力、运气、能力、任务,四种归因维度的男女生差异不显著(p>0.05)。

学业失败时,男女生归因顺序是:努力、能力、任务、运气,其中努力、任务归因的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t=-4.327p<0.001、t=2.255p<0.05),能力、运气归因的男女生差异不显著(p>0.05)。

(四)不同学习成绩的留守儿童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的比较分析

对学习成绩不同的留守儿童成败归因倾向得分的分析检验结果如表4。

表4 成绩不同的留守儿童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得分(M±SD)及差异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的努力归因平均得分最高(M>10.80)。学业成功时,能力和运气归因的得分都大于9,但顺序不同,成绩优良生的能力归因大于运气归因,中差生的运气归因大于能力归因。努力、任务归因的不同成绩之间主效应检验差异显著(F=2.932p<0.05、F=4.990p<0.01),能力、运气归因的不同成绩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努力和任务归因进一步作LSD多重比较的结果是:努力、任务归因上成绩优良生与差生的均值差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学业失败时,不同成绩学生的归因顺序是努力、能力、任务、运气,四个维度归因上的不同成绩之间主效应检验差异显著(F=7.062p<0.01、F=3.821p<0.05、F=4.302p<0.05、F=3.495p<0.05)。进一步作LSD多重比较的结果是:各维度归因上成绩优良生与后进生的均值差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四、讨论

(一)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的总体倾向特点

农村留守初中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总体倾向于努力程度,认为学习的成败与个人努力程度关系最大,成功时归因于努力程度高,失败时归因于不够努力,与农村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研究结果一致[5]。根据韦纳归因理论,努力程度是学生内在的、可控的因素,努力归因是一种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归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初中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独立意识高涨的时期,认为事物的发展可以由自己掌控,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事情的结果,表现在学业成就的归因上.就是把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内在的可控因素。

学业成功时,农村留守初中生归因顺序是努力、运气、能力、任务,倾向于努力、运气、能力,不倾向于任务,与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研究结果不一致[3]。运气是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结果会使人觉得惊讶、忐忑不安,产生侥幸心理,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消极的归因方式。可能是源于中国人的“自谦”人格,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贯强调谦虚是一种美德,提倡人们崇尚谦让,学生从小就受到这一传统思想的熏陶,因此,不轻易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能力。同时因为家庭功能的缺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更多的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其心理的正常发育可能会受影响,使得他们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心理趋向于不稳定归因,导致其运气归因高于能力归因。

学业失败时,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归因顺序是努力、能力、任务、运气,明显倾向于努力,不倾向于能力、任务、运气归因,这与我国中学生理想的归因顺序一致,是对失败的积极归因模式[3]。

(二)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的年级差异不显著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各年级学生都首先归因为个人的努力程度大小,各归因倾向的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与韩仁生、王毓珣关于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特点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倾向存在差异,显示出各年级归因倾向各异的特点,这里的年级是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6]。

小学生学业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表明:成功时,高年级学生倾向于努力、能力等内归因[7]。刚上初一的学生其认知水平还保留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能力归因高于运气归因。到了初三,面临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相信运气会影响学业的成功,运气归因高于能力归因。

(三)留守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的性别比较有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学业成功时,各维度归因倾向不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运气归因高于能力归因,认为运气好坏胜于能力高低,说明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女生有强烈的无助感和不安全感,自信心不足。

失败时,努力、任务归因上的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得分高,说明女生比男生更重视个人内在的可控因素,更明显地倾向于努力归因,不倾向于任务归因,这一结果与王惠卿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海外留守儿童的归因倾向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8]。本研究认为,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女生的心理成熟水平早于男生,而在落后的农村仍存在重男轻女、辍学的现象,使留守女生的认知更趋理性,担心因为自己不努力学习而失去上学的机会,导致女生对失败的努力归因明显高于男生,而任务归因刚好相反。海外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其父母一般在国外务工或经商,有较好的家庭经济基础,所以,调查的结果有别于一般的农村留守儿童。

(四)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的不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学业成功时,努力、任务归因的成绩优良生与后进生存在显著差异,优良生比后进生更认可成功是因为努力程度高,更不认可任务简单。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能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继续努力,争取更成功。同时优良生的能力归因高于运气归因,能力是内在的相对较稳定的因素,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充满信心,会提高以后学习的积极性;后进生的运气归因高于能力归因,运气是外在的不稳定因素,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会降低学习积极性,是消极的归因方式。虽然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当前教育环境中分数至上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学习落后生较难得到认可,有时候进步了,考试成绩提高了,也被认为是巧合,将成功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从而降低其学习积极性,导致学习更落后。所以优良生对成功的归因方式比落后生更积极,对自己更充满信心,以后会再接再厉,再次成功机会更大。

学业失败时四个维度归因,成绩优良生与落后生都存在显著差异,优良生比落后生更认可失败了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这样会使自己产生内疚感,提高今后学习的积极性。能力虽属于内部因素 ,但是往往被看作不可控的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内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易使人产生无助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积极性,最终可能会再失败。落后生比优良生容易把自己的失败归于能力低,这就加剧了现实的能力与规定目标之间的鸿沟,如果多次失败会陷入失望的境地,易出现“我能力低,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行”一类的强烈自卑感,降低学习积极性。所以优良生对失败的归因方式更积极,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后更可能转败为胜。

五、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总体明显倾向于内部的可控因素,认为学习的成败与个人努力程度关系最大,这是对成败的积极归因模式。

2.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成绩优良生比落后生更重视努力归因;失败时更不重视能力、任务、运气归因,其归因方式比较落后生更积极更合理。

3.女生、落后生、初三学生三个群体在学业成功时运气归因高于能力归因,这是对成功的消极归因。

(二)建议

1.消除对留守儿童的偏见

教师要摒弃“留守儿童就是问题儿童,归因方式也不积极”的片面观点,而是要端正心态,鼓励全体学生对成败进行可控的内部归因,增强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控制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学习主体对于学习所负有的责任,激发学习动机。

2.因材施教

根据归因方式的个体差异,教师要运用多元评价标准,多角度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挖掘潜在的积极力量,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主观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将成功时的外归因转化为内归因,形成积极的归因模式。同时设法减轻初三学生的学习、升学压力,变压力为动力;针对女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的产生原因,有的放矢地引导教育,增强其安全感和自信心。

3.通过替代强化,深化积极归因

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朋辈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替代强化法,深化积极归因。学习实践中,当学生看到榜样运用积极的归因方式,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倾向于产生同样的归因倾向,体验积极归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成功的机会。

猜你喜欢
归因运气学业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鼠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牛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为何越来越爱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