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8-07-24 02:55孙喜明
运动 2018年8期
关键词:指导员残疾残疾人

商 伟,孙喜明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目前,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正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既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反映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积极促进我国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建立科学的全民健身体系、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有着重大意义。2014年,国务院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两份文件,对残疾人的健康运动作出明确提出“维持残疾人健康,制定并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善残疾人生活情况;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促进残疾人体育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我国残疾人大众体育健身的方向。我们发现,残疾人健身体育的发展状况不佳,对残疾人体育的研究偏重于体育竞技、个人技术动作的应用研究以及对局部地区的调查研究,而对残疾人参与大众体育、全民健身困境的文章偏少。因此,本文从内因和外因2部分对我国对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困境进行深入探究。

1 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总人口约13.71亿人,在近8 502万的残疾人口中,有1 700万残疾人体育人口。2016年底,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 294个,总建设规模504.7万平方米,总投资143.9亿元,但是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要求达到1.5万亿元,占全国人口约6.2%的残疾人却占有不到1/100的经济投入。残疾人的投入应占有较大的比重,因为他们进行健身活动对于器械和场地的要求较高。我国现已培养各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3万人次,距离2020年培养10万名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任务差距较大,只有部分残疾人能够得到指导。残联组织和专门的协会对推动残疾人全民健身的作用极大。当前,全国省市县乡共成立残联4.3万个,省级及以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达1.5万余个,我国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残疾人比例由2015年的6.8%提升为9.6%,残疾人体育的参与率有了明显提高。近5年,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有了巨大进步,但自身原因和场地资源制问题、经济水平状况、健身机构与指导人员不完备等,依旧是制约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

2 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困境

2.1 影响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内部因素

2.1.1 生理缺陷的影响 残疾人的生理缺陷不仅指的是身体的残缺不全,也包含精神智力方面的残缺。徐成立的研究指出,因自身生理因素制约残疾人运动参与的比例高达35%。现阶段,我国的残疾人口比例排前三位的为肢体残疾约占29.07%、听力残疾约占24.16%、视力残疾约占14.86%。参与健身活动最多是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群体,但只有45.63%和27.43%的参与率。轻度的残疾人能进行多种简单的健身活动,而重度的残疾人对日常自理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参加以身体运动为主的健身活动。即使他们能克服身体阻碍,家人担忧进行健身活动时因无人陪伴而造成创伤,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而减少了参与人数。

2.1.2 自卑心理的影响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与适应行为。有调查指出,84.7%的残疾人认为自身存在心理障碍。有研究指出,有81.9%的比例的残疾人在参与健身时,因他人异样目光,致使自尊心受损产生自卑心理,最终缺少继续参与健身活动的勇气和自信心。自卑心理对残疾人参与健身活动的态度有较大的影响,近66.75%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参与体育活动不感兴趣,而喜欢或者愿意参与其中的只有33.25% 。因残疾人的自卑心理,导致潜意识里存在不如他人的想法,一旦出现问题便会自我封闭,拒绝与轻视他们的人接触、交流,进而远离社会人群,加剧了自身的自卑程度,增加了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难度。

2.1.3 经济条件的制约 与健康人一样,残疾人只有在自身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才会去追求精神生活,但当前残疾人的经济状况并不能满足这一状况。调查显示,残疾人经济收入低,2013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 0541.1元,仅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7%,自身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未能满足,就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太不现实。经济收入低的部分原因是就业率较低,我国残疾人就业率自2007年起就一直维持在45%上下,8 502万的残疾人口,仅有896.1万的残疾人城乡持证就业人数,失去了参与健身活动的想法。

2.2 影响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外部因素

2.2.1 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影响 场地、器材设施是人们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保障,“有锻炼器材,但不适合残疾人”与“没有适合残疾人的体育场地”是影响残疾人进行健身活动的主要问题。残疾人多数在距离较近的社区、公园和学校进行体育运动,调查显示,约79.3%的残疾人认为现有的场地器械条件不能满足自身健身需求。残疾人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高,必须设有专门建造的、符合残疾人身体特点的同场地和器材。由于人们对残疾人健身认识不足,许多健身器材设施的设计未能顾及到残疾人,对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造成较大的阻碍。

2.2.2 健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的影响 残联等专门协会作为弱势群体参与社会活动的桥梁和纽带,代表着残疾人群体的利益,旨在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与管理残疾人事业,一直为残疾人工作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调查指出,62.3%的残疾人对残联等组织有很高的认同度,但无人组织和指导的残疾人群高达35.5%。残疾人健身活动主要由本地区的残联文体宣传处管理和市体育局的社会体育科协助管理,但这些部门的工作重点依旧在于残疾人竞技比赛,健身休闲体育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局面。

2.2.3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影响 体育健身指导员,是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之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工作起步较晚,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在数量和专业程度上都无法充分满足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的需要,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截止2016年,我国共培养各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3万人,在我国1 700万残疾人体育人口的数量对比下,其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数量就显得极为不足。

3 发展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对策

3.1 转变思想观念,自身充满信心

残疾人参与健身活动的难处在于主动走出家门。首先,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自身的缺陷,对自己充满信心。例如,2005年春晚由失聪人表演的《千手观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多么震撼人心。其次,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化别人歧视的目光为自己奋斗的力量。例如,被誉为“用歌声走路的人”“中国当代徐霞客”的残疾歌手陈州,用歌声走过了全国700多个城市,靠双手在10年间登上全国近百座名山大川,仅泰山就登了13次。所以,有残疾并不算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完整,有些是看得见的残缺,有些是看不见的,只要乐观、坚强、勇敢地去追求完整的心灵和精神世界,都是值得钦佩的。

3.2 推进政策实施,提高经济水平

加大残疾人补贴力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积极推动政策实施和不断完善,落实对贫困和重度残疾人的经济资助政策,并逐步提高资助标准,帮助残疾人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增强保障。维护劳动人权益、改善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根本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残疾人想在高竞争压力的社会中寻得一个适应的职业,必须充分利用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参加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实力和技能水平,认真学习钻研,凭过硬的技术就业,而非凭身体缺陷谋同情去实现自身价值。

3.3 完善场地器材,营造美好环境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重点建设符合各类残疾人特点的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应适当增添一些残疾人所需的运动器材,为开展残疾人健身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对现有的器材进行改造,方便残疾人使用。通过健全无障碍建设工作机制,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政策、标准,加快对无障碍建设普及,加大无障碍建设研究和宣传,对残疾人家庭推广无障碍环境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使无障碍环境走入每家每户,切实解决残疾人的运动障碍,为残疾人参与健身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3.4 加强健身指导,倡导科学健身

加大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的培训,使大多数残疾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2项适合自身状况的运动健身项目,掌握基础的残疾人科学健身指导理论与组织管理工作的流程,自身受益的同时又能引导他人科学健身。再者,根据残疾人健身的需要,出版一批指导残疾人健身的书籍,使少数残疾人在缺少残疾人健身指导员的情况下,个体利用书本知识,进行科学健身。

4 结 语

随着“十三五”规划(2016—2020)的不断落实,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但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更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改变他们现在已有的生活形态和健身状况。积极地推动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不仅有利于残疾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体育服务得到保障,真正做到全民健身,一个都不能少。

猜你喜欢
指导员残疾残疾人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我骄傲
命运的征兆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