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练习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

2018-07-30 10:57侯世伦
运动 2018年8期
关键词:练习者肌力功能性

李 悦,侯世伦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指构成膝关节的股骨、胫骨,尤其是髌骨等表面的软骨因原发性或继发性因素而受到损伤、破坏,同时伴有软骨下的骨质增生,从而形成局部炎症、粘连、畸形等病理改变,最终影响膝关节的功能活动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其在退行性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发病率最高。KOA常伴有关节疼痛、僵硬,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进而降低了患者多项身体机能,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功能练习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市海淀区若干社区招募受试者,以医院诊断证明、影像资料、问卷调查结合关节查体,筛选出50名老年KOA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按年龄、性别区分,以下肢力量和疼痛评分进行配伍,用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力量练习组25人,平均年龄66.24±5.81岁,身高156.16±7.05cm,体重67.87±9.29kg;功能练习组25人,平均年龄65.56±7.57岁,身高158.12±7.14cm,体重67.40±8.56kg。经方差齐性检验,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0年发表的KOA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为KOA):(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凉、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 30min;(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1.3 入选标准

入选者须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KOA诊断标准;(2)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且年龄≥55岁;(3)无影响健身锻炼的运动系统疾患;(4)无膝关节畸形;(5)自愿按照制订的运动方案参加12周的练习。

1.4 研究方法

1.4.1 运动处方设计 练习内容的阶段调整:受试者主观感觉结合完成练习内容的轻松程度。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调整运动量或运动方式:运动中出现明显的疼痛;锻炼后第二天早上膝关节有肿胀或疼痛加重。(表1)

1.4.2 测试指标与方法 测试所需仪器或工具为:双能量X 射线骨密度仪(DEXA),码表1个,3m卷尺1个,、哨子1个,标志杆1个,椅子1张。各测试步骤和要求严格遵照相应参考文献执行。身体成分:下肢瘦体重,下肢脂肪体重。双能量X 射线骨密度仪(DEXA)扫描;下肢肌力:30s连续坐起测试,受测者不需任何帮助30s间从椅子(42cm)上反复站立坐下次数,为下肢肌肉力量指标;灵敏性/动态平衡:8m折返跑测试,受测者起立走至4m远的标志物,绕过标志物走回椅子坐下来,则计时结束;下肢柔韧性:坐位体前屈,坐在椅子(42cm)前缘双腿伸直双手伸向脚尖,测量手指尖距脚尖的距离,为下肢柔软素质指标;有氧耐力:6min快步走,评价心肺功能。

1.4.3 数据处理与统计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测试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M±SD)表示。同一组内实验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对实验前后的差值进行比较。显著性水平为 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 P<0.01。

2 研究结果

表2可见,功能组和力量组下肢瘦体重、坐位体前屈、6min走2项指标较练习前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力量组的8m折返跑较练习前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经协方差检验在下肢功能测试的4项指标中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表3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功能组练习次数和出勤率都较力量组高。

3 讨 论

Rikli 等研究制定出适合60~90岁老年人的功能性体适能时的测试方法,包括心肺机能、肌肉素质、柔软素质和平衡素质共8项。其发表后,在西方老年学,流行病学及康复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王玉华研究功能性体适能与老年女性日常生活能力关系时探讨Rikli制定的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是肯定的。本研究着重研究下肢功能,故选取下肢瘦体重、脂肪体重、30s坐位起立、8m折返跑、坐位体前屈、6min走。

本文旨在研究功能练习对于老年KOA患者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功能组和力量组下肢瘦体重、坐位体前屈、6min走2项指标较练习前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力量组的8英尺折返跑较练习前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前后差值经协方差检验,下肢功能测试的4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随着老年人的体适能逐渐受到关注,各国学者研究多种干预方案来提高功能性体适能,大多采用运动疗法,少数加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传统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太极柔力球;肌力练习、球类运动、有氧健身操等多种形式运动疗法。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对其的影响。倪红莺研究太极拳是否能促进老年女性体适能时发现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年女性较无太极拳练习经验者,其体适能显著优于后者。林柏松选择太极柔力球练习,每周5次,共12周。研究发现,心肺耐力方面改善显著,体脂率下降,体成分改善,这与本研究中结果一致;但下肢肌力和动态平衡方面,本研究的功能练习组有改善但未见显著性,这可能与每周练习次数以及练习动作有关。本研究中练习动作较少,未如太极柔力球中动作多样成操,太极柔力球中多数动作要求练习者身随球动,一直处于动态平衡中,对于练习者下肢的功能要求较高,对于患有KOA的老年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如何更有效地改进传统功法中的动作以适用于老年KOA患者,并能全面提高其功能性体适能仍需研究。

本研究结果中发现,功能组和力量组的柔韧素质有显著性提高,这与一些传统运动疗法研究结果有异。分析认为本研究中研究对象都会进行20min左右的下肢静态拉伸,涵括大腿前后群、内收外展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等。适度的牵拉刺激对肌肉弹性成分的强度和硬度产生了良好的刺激效果,增强了弹性成分的伸展性,且在功能、力量练习过程中,也能够通过消耗肌纤维表面的脂肪组织,从而降低了肌肉的粘滞性,提高了肌肉的柔韧性。而在多数运动疗法干预中,多注重膝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力提升,而忽视了肌肉的伸展性。

表1 运动方式分组

表2 干预前后功能训练组和力量练习组的功能性体适能测量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力量练习组在12周练习后中,结果发现2.5m折返跑成绩下降,且具有显著性。2.5m折返跑是反映整个身体灵敏协调和平衡性综合指标。姚远等在《太极柔力球练习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中发现,锻炼前后实验组的闭目单脚站立能力提高了2.59s;李艳蕾研究太极拳对静态平衡能力的改善亦如是。许浩等采用弹力带抗阻练习12周,发现受试者的静态平衡能力显著提高。陈金鳌同样研究力量训练对体适能的影响,采用哑铃、等动训练仪等器材练习,共12周,同样发现对静态平衡有显著改善。可见,不论传统功法和力量训练对于下肢静态平衡能力是有显著作用的,而对于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却不得而知。力量练习组的动作多是原地弹力带抗阻练习,动作较为单一。分析认为,单独练习下肢某些肌群的肌力并不能提高与促进其下肢在动态情况下的协调性与神经肌肉控制,故不能显著改善动态平衡能力。功能练习中的雁行、虚步等动作都要求在动态过程中完成动作,有效的姿势控制首先需要准确的感觉传入,继而对动作的方向、速度、活动度等进行感知、分析并反馈回中枢,故功能组的8英尺折返跑结果优于力量练习组。

本研究还着重于运动方案的依从性研究,经统计分析功能组的出勤率较力量组高。一套运动方案的有效性根植于其本身对练习者的身体机能方面的改善,同时,练习者对其的认可度与依从性亦不容忽视。有研究发现,经过15周的运动干预,练习者的体适能显著提高,而在6周后再次评价,发现未坚持练习者的体适能恢复到练习前水平。本研究仅用出勤率评价,未跟进后续练习情况,故该运动方案依从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表3 12周练习出勤情况

4 结 语

12周功能与力量练习能提高老年KOA患者的心肺耐力,柔韧素质与体成分;功能练习方案优于力量练习方案。2套练习方案具有一定依从性,但仍需后续跟进研究。

猜你喜欢
练习者肌力功能性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