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竹笛教学中五线谱的应用

2018-07-23 07:46孙同阳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五线谱

孙同阳

摘 要:竹笛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器乐,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和演奏实践。它取材于自然,具有自然的音色和音乐魅力,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作为民族传统器乐在推广应用的过程当中,五线谱记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一般而言,记谱通常是简谱记忆,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五线谱记谱更符合未来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竹笛教学;五线谱;民族器乐

按照考古学家的证实,我国竹笛已经存在了七千年以上了,可以说是上古的器乐,这么悠久古老的历史,让竹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的取材和制作结构都代表着古人的极高智慧。不过因为年代久远,竹笛的形成过程只能从一些古老的文字记载中获取,这为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了新的难度。

1 竹笛教学曲谱概述

一些著名的曲子更是少之又少,曲谱也极难获得。我国传统的竹笛记谱都是工尺谱,这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记谱方式,后来演变成了简谱,由于简谱好学好用, 一时间成为最受学习者和演奏者熟知的一种方式。竹笛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一种独奏器乐,它从民间舞台不断进入到专业的舞台,整个教学系统和教学模式都越来越专业化和科学化,学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于是专业教材和人才培养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竹笛的教材有700多种,其中70%的曲谱都是简谱记谱,而五线谱记谱的教材也有,但是数量不多,很多人觉得很难适应。因为他们受到了简谱的影响,养成了自己的演奏习惯和指法习惯,对五线谱始终有一种隔阂感,觉得难以适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不利于未来竹笛教材体系的实现完整和人才的进一步培养。

2 竹笛教学定调和转调的特点

据宋朝陈旸《乐书》记载,古代笛子演奏家已能采用按半孔的演奏技法产生半音的技巧奏出十二律,做到“十二律旋相为宫”,就是说十二律的每一个音都能作为主音。所以说,通过半孔来进行半音的演奏,这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人发现的重要的一门技法。这种技法不但可以增强竹笛的表现效果,还适应了更多调式转换的需要,另外也能够演奏出一些不同凡響的声音效果。众所周知,竹笛在制作过程当中,材料极其讲究,不同的材质对声音会有一些影响。这对于换调也有干扰。

竹笛的换调方法一种是常用的以筒音首调唱名的变换为标记,并且有一套成熟的指法,称为“指法调”,即我们常说的筒音作5(首调唱名sol)、筒音作1(首调唱名do)、筒音作2(首调唱名re)、筒音作6(首调唱名la)时使用的不同指法。以C调笛子为例,笛的筒音是G,当筒音作“5”时,即以G的首调唱名是“sol”,首调唱名“do”音发在第三音孔调名音C音,即吹出C调;当筒音作“1”时,即以G首调唱名为“do”,则吹出G调。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换调的推演。

还有一种传统的移掉方式是我国传统的方式,只有老一辈的竹笛演奏者对此十分熟悉。方法是利用各种各样的音孔作为吹奏的主音来确定各种曲调。在换调时候也一样,不同的换调都有一个不同的名称,比如正宫调、上字调等等。这些曲调当中没有固定的音高,它的好处就是不同的笛子都可以适用,缺点就是不适合大型音乐演奏的配合,容易造成失误。而且随着学习竹笛的人越来越多,必须要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曲谱。

3 竹笛教学五线谱模式

五线谱模式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有其必然性。它的音程和音阶分类更加明确和严谨,对于严肃的音乐学习者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有一些竹笛教材就是采用的五线谱记谱方式,虽然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毕竟说明五线谱记谱在竹笛演奏教学当中是具有可行性的。需要注意的是,低八度记谱可以在曲谱前有所标记,否则会造成误读。

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竹笛很多情况都有低八度音阶,如果按照五线谱记谱的话,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他们举例说,西方管器乐当中有长笛和短笛,两者的记谱方式完全不一样,但是因为只有两种记谱标志,很容易进行统一化控制和处理,反观国内的竹笛形制远比西方管乐器要复杂得多,这就对记谱有着更多的障碍,学习者也很难进行统一的认知,比如我们竹笛的大G调笛(低音笛)其音区与长笛相同,而小G调笛的音区则和短笛相同,这种低八度记谱看起来也很难有效地进行应用和推广,事实证明这的确不是一个十分通用的办法。

总之移掉记谱法更适应当前的教育现状和实际需要,也适用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规模的扩大化。移掉记谱法可以完美地将学习者和作曲家、教育者结合起来,通过了解竹笛的音质来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推广,让学习者在五线谱的指导下,广泛学习竹笛乐曲,而且不会丢掉传统的移掉方式,更有利于团队合作和大型音乐表演。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民族管弦乐队都开始使用移掉记谱法,这说明这种应用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它不仅便利了学习者的记谱学谱,还有利于演奏者对总谱的把握,对教材的推广也十分重要。

4 结语

所以说考察竹笛教学中五线谱的应用特点必须要纳入一个国际化的视野来进行才可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竹笛教学中五线谱的应用本质上也属于教学体系,而它的教学体系则是对竹笛教学中五线谱的应用的进一步衍生和拓展,它的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从形式上看,竹笛教学中五线谱的应用与传统教学谱系泾渭分明,教学体系则是融合了竹笛教学中五线谱的应用的多种形式。如上所述,竹笛教学中五线谱的应用当中演奏和伴奏有严格的从属关系,但是在教学体系当中多种形式的伴奏则很有可能成为主角,从而淡化了这种从属关系,欣赏视角也随之变化,更兼具观赏性和多元化。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竹笛教学中五线谱的应用和教学体系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两者之间的对立也会被淡化。

参考文献:

[1] 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2] 张维良.竹笛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3] 赵松庭.笛艺春秋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4] 屠式璠.民族管乐器的移调记谱方法[J].中国音乐,1985(4):64-66.

[5] 吴章华.笛子记谱法的科学性探索[J].音乐探索,2012(1):33-35.

[6] 戴亚.八孔笛新改良竹笛引用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指导老师:曲迎仁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五线谱
嘻哈音乐课
河面上的五线谱
天然的五线谱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孩子们的五线谱
在留守儿童的“五线谱”上谱入浓浓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