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视角下当代美术馆的建设探讨

2018-07-23 07:46唐坤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美术馆多元化

唐坤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城市先后建立了多家具备收藏、展览、艺术传播、协助艺术教育等功能的美术馆。文章基于多元化建设视角,提出了当代美术馆外部建筑和内部空间设计策略,旨在为我国美术馆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术馆;多元化、智能化;空间设计

美术馆是美术艺术的窗口,也是美术艺术与社会大众连接的桥梁,肩负着典藏研究、文化传播、公众教育等多个社会责任。但伴随着社会教育观念以及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社会对美术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城市的发展让原本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美术馆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将多元化视角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融入当代美术馆的空间设计范畴已经成为当代美术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 基于多元化视角下当代美术馆外部空间设计探讨

现阶段我国美术馆在外部空间利用上存在较多的弊端,主要有下述几点,首先,大多数美术馆在藏品展陈的布局上存在较多的不足,例如由于空间设计问题而导致吸引最多游客的是美术馆室外大门附近的一些装置艺术。其次,我国美术馆在建设外观设计上没有体现自身特色的元素,外形较为大众,在车水马龙的城市环境中未能烘托出美术馆建筑应该所具有的艺术气息。最后美术馆所在街区的艺术氛围不足。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基于多元化视角,通过合理的外部建筑设计,让美术馆艺术气息和底蕴通过建筑外观而彰显,提高美术馆建筑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价值,提出了下述三种方法供以探讨。

1.1 室外展品与流线复合

充分利用美术馆室外空间,合理设计选择对应展品在室外摆放,作为美术馆参观的开端展品。拉近公众与美术馆之间的距离,提高美术馆外观的艺术品位。让路过和途经此地的人群能在第一时间被展品吸引,了解美术馆内涵,同时也提高了美术馆艺术传播的影响力。公众无须特意进入美术馆参观,在美术馆周边广场散步、休闲、游玩的同时就能感受到美术馆的艺术内涵,降低了美术馆艺术传播的门槛,拉近了美术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

1.2 展品特点在建筑立面呈现

美术馆建筑在外观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在城市文化传播中以及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应将自身艺术主体在建设中完整展现。让美术馆建筑本身成为城市中的一个藏品,使人们在较远的位置上也能准确地分辨出美术馆建筑。将整体设计充分迎合自身特点,既能体现美术馆在建筑领域的技法造诣,又能直观的表达其内在的价值,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漸晋升为一座城市的特有地标,并且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1.3 艺术展览向街区融合

美术馆肩负着提高城市环境艺术层次的重要社会使命,美术馆是所在街区活化的触媒。优秀的美术馆建筑不仅仅局限于体现建筑本身所具备的艺术功能,应该对整个街区都带来影响,提高整个街区的气质和氛围,改变当地人的生活质量。这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点对面产生的区域辐射影响效应。

对所在街区的公共建筑可以根据美术馆特色和主体做合理的艺术优化。例如,街边墙体的壁画、老旧楼区的艺术翻新改造,精心设计的广告墙和海报柱子都可以让整个街区充满美术艺术创意,在创意类型上充分表达出艺术主题,使整个街区与美术馆建筑遥相呼应,让艺术充分在生活中体现,打破了社会公众对美术艺术的传统看法,把艺术推向公共空间。

2 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当代美术馆内部空间设计探讨

展览空间基于启发式展陈理念的多元化组合:

现阶段我国美术馆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开放式综合展览大厅,二是根据展品类型划分独立展厅。通过归纳总结分别得出两种类型空间设计的多元化优化方案。

第一,开放式展览空间设计优化方案。开放式展览是目前常见的美术馆空间布局之一,在此类美术馆的建设中,在保障其存放和展出藏品基础功能的同时,应加强美术馆服务、休闲以及观者互动等多元化功能的实现与建设。例如采用无分隔设计,在空间设计中,展品的布局可以随意调整。彻底摆脱传统空间布局的限制,让美术馆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和展陈单元。对观者而言,无疑提升了其观赏的自主性,这对提升审美素养,陶冶艺术情操,丰富文化内涵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独立的展陈单元空间优化设计。受展品特点以及展陈要求的限定,部分类型的展品在展出时需要独立空间,方能降低展品间的相互干扰,起到最佳的展陈效果。例如不同展品对展出的高度、光线、温度要求差别较大等原因,此时就需要美术馆具有独立的展陈单元的空间设计,但独立的展陈单元设计与当代美术馆高度自由化展陈方式的建设宗旨又存在较大分歧。那么对独立展陈单元的空间设计的优化就十分重要。在独立展陈单元的空间的设计中,可将各个展厅环形设计,中间设立公共服务区的网状结构,并结合首层和顶层布置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使独立展陈单元与整体空间结构显得和谐自然。

3 结语

本文从美术馆的外部环境建设和内部空间建设两个方向分别提出了基于多元化的当代美术馆建设的空间布局策略。美术馆是城市文化传播,艺术推广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在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艺术传播与观者体验的综合提升,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以及多层次的展陈空间序列,充分满足当下公众对审美的艺术追求。希望通过本文的一些探讨对美术馆未来的发展、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子康,罗怡.美术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 吕澎.新世纪的艺术空间和美术馆问题[J].荣宝斋,2010(12).

[3] 邹卫.美术馆设计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形式[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02).

[4] 陈立.从精神容器到开放场域——当代美术馆的特征和形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7.

[5] 章明,王志刚.当代中国美术馆建筑研究的多维视野[J].建筑技艺,2017.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美术馆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