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有理采茶戏的溯源与沿革、唱词的艺术手法、曲调的一般规律、演唱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有理采茶戏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有理采茶戏;唱词;曲调;演唱形式
1 有理采茶戏的溯源与沿革
關于有理采茶戏的由来,根据老艺人郑伯添、郑文芳、郑焕尧等人的口述,有理采茶戏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在当地群众中广泛传唱,它是郑焕尧祖父辈的郑基庭、李庆和、黄燕庭等人创编的,光绪末年(1908年)间,郑基庭自任班主,正式组建第一个有理采茶戏班。据当地对有理采茶戏较有研究的民间艺人郑达权的口述,自从有理村第一个采茶戏班成立后至今,上演的节目有《十二月采茶》《金木卖花》《怨夫老》《比翼鸳鸯》等。从上演的节目内容及上演的不同时期分析对比,有理采茶戏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歌舞阶段。这一阶段多以采茶歌舞表演形式出现,由一个茶公、两个茶娘或两个茶公、四个茶娘表演,没有完整的情节,一般以唱十月采茶为主要内容,表达人民喜庆和祈祷来年六畜兴旺、人安年丰的心愿。音乐以抒情性和舞蹈性相结合,旋律可动性较大。
第二,唱古阶段。从民国初期开始,有理采茶歌舞形式发展到表演有叙事性的节目。例如,班主郑基庭自编的《姑嫂卖鱼》《金木卖花》《怨夫老》等节目,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音乐除了保留原有采茶曲外,还吸收了外地剧种的一些唱腔,如广东粤剧常用的小曲《卖杂货》《盲姑算命》和流行于玉林地区容县、博白、北流一带的采茶戏中的《贺中花》的唱腔,使原有的音乐增加了一定的色彩。由于其情节、人物比较简单,表演时把静场讲古变成加以化妆,并结合采茶歌舞动作讲古,为采茶歌曲向戏剧进化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第三,入戏阶段。有理采茶戏在采茶歌舞和唱古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有唱、做、念、打、舞等的表演形式,有矛盾冲突的采茶戏。在音乐的使用上,同一剧目中注重剧中人物性格的不同而运用去拍转换的手法,对于准确刻画人物的形象有了明显的加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角色基本形成,但没有严格的表演程式和音乐程式。
2 有理采茶戏唱词的艺术手法
2.1 语言浅显易懂,感情真挚朴实
有理采茶戏的唱词采用群众熟悉的地方方言(本地人称之为土话)的语言声调,以写实、写白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睇见娇妻把门面,因何愁闷闷沾沾,探过您额头寒和热,等我请个医生调理得安然。”词中既无诗情画意,更无华丽的词句出现,语言和手法是生活怎样做就怎样写,怎样想就怎样唱,把事和人写得明明白白。
2.2 音韵、节奏规律化
有理采茶戏的唱词在节奏、韵律的使用上十分注重规律化,字、词、句之间高低起伏,和谐协调,易于背诵也易于记忆。其中常用的句式有以下两种:
(1)七言句式。这种句式在采茶戏唱词中占主导地位,其节奏多为二、二、三式,采用这种句式,适应性强,与叙事性和舞蹈性见长的采茶曲调结合自然。例如,《金木卖花》中有一段唱词:“手拎渔鼓叮铛响,惊动深闺玉美人,卖入花街琼楼巷,丫鬟睇见笑吟吟。”
(2)长短句式,也称混合句式。这种句式一般都是在七言句式基础上变化而成。字数和音节没有严格的规定,但也有一般的规律,在一段由四句构成的唱段中,往往是两句长句、两句短句,这种句式对表现起伏变化的情绪和复杂的内容有一定的作用。例如,《怨夫老》唱词:“闲睡醒,忽觉五更天,等我抽身移步出门前,睇见娇妻把门面,因何愁闷闷沾沾。”
3 有理采茶戏曲调的一般规律
3.1 曲式结构短小精悍
有理采茶戏的声腔曲调大多以单一的音乐形象陈述表现内容。其曲式结构大体有以下两种形式:
(1)单乐段。这种结构形式只有上下两个乐句,旋律简单,节奏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歌风味,适合抒情写意。唱词增加时,则作曲调反复处理,除个别地方倚字行腔外,骨干音和落音均不变。
(2)复乐段。这种结构形式,乐曲篇幅有所发展,使曲调形成了起、承、转、合,乐段显得平衡完整,不仅乐意陈述得更加详尽,且旋律更为丰富。
3.2 以征调式为主体调式,羽调式作辅助调式
有理采茶戏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但宫、商、角、征、羽五种调式很不齐全,其中以征调式为主体调式,羽调式作辅助调式,偶尔也会出现调式交替的情况,显示了各种调式特有的色彩功能。
3.3 节奏以唱词自然音节为基础
有理采茶戏的曲调趋于口语化,用本地方言(即土话)演唱,通常与唱词的自然音节、强弱相吻合;且内容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其曲调节奏与闲聊中命题猜谜时的口语节奏相似,偏于叙事曲体。
3.4 与民间小调关系密切
有理采茶戏的音乐与当地的民歌小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唱腔就是当地民歌小调的变化。例如,有理采茶戏的锦绣花曲牌,它的旋律、调式、拖腔、落音就是从《过山腔》演变出来的。
4 有理采茶戏的演唱形式
4.1 说唱
在唱古阶段初期,往往采用一个曲调贯穿全剧,演唱时由演员根据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自由发挥,简单地从速度、力度加以变化去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唱词增加时,则采用倚字行腔,加以装饰音和调整个别音符等润腔手法进行处理。运用这种演唱形式,音调显得集中统一,演唱内容观众听得明白,易于接受。
4.2 帮腔
这是一种领唱与伴唱相结合的演唱形式,一人领唱众人和,声音此起彼伏,交替重叠,弥补了文学形象表现不够充分的缺陷,使乐意陈述得更加鲜明。有理采茶戏的帮腔,往往插进众多的衬词与唱词结合,把旋律音高提高八度进行演唱,既保留了剧种的艺术风格,又有效地渲染了声乐的表现力,气氛欢快热烈,场面壮观。
总之,有理采茶戏极具地方特色,反映现实深刻,音乐形式独特,艺术风格别致,极具研究价值。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受众群体的变化,有理采茶戏处于备受冷落的境地,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把它作为宝贵的民间艺术收集与整理起来,并加以推广和发扬光大,是我们音乐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庞家祥.采茶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2] 玉林市志编篡委员会.玉林市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庞卡(1978—),女,广西玉林人,研究生,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