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婧媛
摘要: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之中,色彩构成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艺术专业最为基础的教学课程。本人在近4年教学实践中,多次担任设计基础课的任教工作,通过观察教学中的问题,结合国内外高校的关于色彩教学的特点,探讨商业插画专业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商业插画专业;色彩构成课程;高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J21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206-01
一、前言
我国教学改革在不断完善,新型专业的设立也在完善高校专业的领域。所以,针对不同的艺术专业,色彩构成课程的改革也是有很强的必要性。从符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角度出发,色彩构成课程的设置应围绕专业特点展开。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时代发展需求为该学科教学目的的新要求。
二、商业插画专业色彩构成的现状
商业插画专业是顺应时代所产生的新型专业,培养学生在绘画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考虑商业需求,使其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现在市场所需的大量商业插画师。所以,商业插画专业的教学区别于传统绘画专业,也与纯设计专业不一样,是同时兼具两者。为此,在教学内容,可参考已有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融入专业特点,制定更准确的教学方式是迫在眉睫。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课的基础课程所包含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门必修课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色彩感认知能力和准确把握色彩构成的特征。以感性特征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认识与创造能力。具体分析现存的问题。
(一)忽视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绘画是一种感性的表现,但设计是理性的表现。商业插画专业的学习应该两者兼顾,绘画出的插画作品要吸引客户眼球、符合生理审美、满足客户需求。先阶段教学情况分析,多数高校片面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使学生的插画作品千篇一律,无个人特点也无商业价值。长此以往,会制约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缺乏培养观察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遵循传统教育方式和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内容,基本形式是老师教授学生听,学生跟随老师个人审美去判定“美与不美”,学生也只浏览老师提供的作品,这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形成禁锢,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学习观察的能力,实现感性与理性、审美性与功能性的结合。
(三)教学过程缺乏科学性
在色彩构成的课程里,技法训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机械训练和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会变成“不动脑子只画画的状态”。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只停留在感性上,并没有深入了解和理性分析,这样的学习,学生即使学习了知识也不能灵活运用,脑子里没有专业构架体系,知识掌握也稳定性也会崩塌。
三、商业插画专业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一)建立专业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市场需求。针对专业,参考已有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以新思维的方式换取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处理能力,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二)培养学生用理性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优秀的绘画或设计作品的色彩构成。通过软件提取色彩数值,分析画面色彩的搭配特点,通过调节色相、色调等变化,观察画面所呈现的不同视觉感。分析画面内容与色彩构成的关系,探究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色彩不是单纯涂上颜色而已。让学生学会分析色彩,可以用色彩表现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物理性、文化性、心理等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感受色彩的的搭配,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色彩训练。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大自然是最美的色彩搭配师,无论是多么不和谐的颜色,大自然总是可以把它们完美的结合到一起。现在学生的信息获取更多是网上信息,没有过滤的信息大量出现,使得学生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出现了迷茫。利用大自然的色彩组合练习色彩搭配,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训练。比如让学生观察一天的校园,用观察到的信息,搭配“早/中/晚”和当天天气的色彩组合。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学习色彩构成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多材料多技术相结合
因为商业插畫专业的课程设置里有水彩·国画等其他画种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多种材质表现,增强表现力。让学生改变只用电脑绘画的习惯,可以结合传统绘画的材质和特点,拓展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增强作品的美感。
四、结语
色彩构成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及运用规律。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及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紧跟时代脉搏,不断给学生提供新知识,应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是学生的视觉判断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进步。对以后的创作和进入社会提供稳定的专业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