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和声学》公共课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背景、实施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的论述,试图阐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语境下,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声学》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学上的评价体系的创新思路,为该课程在教学改革上提供参考。重点是评价主体、客体的参与方式设定,以及围绕“四部和声写作能力”“作品的和声分析能力”“键盘和声弹奏能力”这三方面能力培养而衍生的评价策略。
关键词:《和声学》;评价;过程性
1 实施的背景
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旨在通过评价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主动参与课堂意识。它与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授课模式下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不同,学生始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与主要参与者。因此,实施过程性评价方式必须要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适应。过程性评价有如下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重点观测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其二,重视非预期的结果。
必须承认,以目前整体的教学秩序情况来说,部分高师院校还不宜实施完全依赖于过程性评价的模式。应用过程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的方式,逐渐探索与实现完全的过程性评价是这个时期应该做的。例如,我们设定:学生期末最终的成绩=“平时成绩(过程性)60%+期末考试(终结性)成绩40%”。另外,为防止过渡重视参与课程形式忽略学习内容,可采取“双合格”制度,既规定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都要达到一定的分数线。以下实施方案只涉及平时成绩方面。
2 实施的方案
因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对于音乐类专业的要求,《和声学》培养学生的三种主要能力——四部和声写作能力,作品的和声分析能力,键盘和声弹奏能力。平时成绩的构成也主要围绕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为目的进行设定。根据教学的侧重点以及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将这三方面能力所占平时成绩的比例设定为40%+30%+20%,余10%分配给学生的出勤评价。①
2.1 四部和声写作能力的评价(40%)
四部和声写作能力的培养,因在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和声理论知识的传递与写作实践练习,是这几项能力中最难培养的。这项技能直观体现了学生学习《和声学》重要知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和声学》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常常在教学中予以侧重,给分比例也应该予以倾斜,本文设定为40%。课前准备环节(5%﹢5%),由教师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任务,使学生课堂之前完成,如对某些专业术语的名词解释,或是给将要学习的章节做个梗概,课堂由教师随机抽查提问,依回答的程度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评分。课堂的学习与写作练习(10%﹢10%)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由小组互评作业的方式进行评价,增强其参与意识的同时也提升了纠错的能力。教师的评价可由授课班级的情况适当参与。课后作业环节(10%)目的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强化与巩固,除习题的作业外,还可将知识点的多媒体传递(如微信公众号推送短文形式的知识点阅读)、制作逻辑思维导图等多样化的形式。
2.2 作品的和声分析能力的评价(30%)
和声分析能力的训练是《和声学》在实践过程的一项重要体现,除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积累不同的多声部织体、不同风格及不同写作方式的音乐作品的分析经验。本文将其给分比例设定为30%,次于四部和声写作能力分值。
因此在课前准备环节(5%),可由教师分配给学生任务,学生分组进行不同织体的乐谱收集、归类,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在课堂学习与练习环节(5%),由于答案既定,所以评价时,完全可以由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交换互评,教师只做抽查以保证真实性。课后作业环节(5%﹢5%),由学生课下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演说解释,每学生时间限制在三到五分钟之内,每学期内保证所有学生均有机会参与上台演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发言提问、补充,进行启发式教学。这种方式在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其应变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根据每位学生的演说情况在课堂上及时评价与反馈。
2.3 键盘和声弹奏能力的评价(20%)
键盘和声的练习因受到时间、空间条件限制,一般作为课后作业环节在课下完成。学生可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录制其在键盘乐器上演奏的过程,作为作业成果,发送给教师与其他学生。由学生与教师共同作为评价主体完成分数评定(5%﹢15%)。该方式十分有效地规避了作弊问题,但教师应充分考慮学生的演奏水平问题。
3 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一,学生参与评分时,尽量选择在其能力范围内的项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匿名方式实现公平性。
第二,不必每次课安排所有评价类别与项目环节,可根据授课内容与所讲章节的知识重点自由组合安排评价项目。但要考虑所有评价项目每学期保持基本均衡。
第三,为节省时间,学生在课堂、课下的评价过程可利用“微助教”或其他多媒体交互方式。
第四,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与积极状态,适当调整其参与评价给分的百分比。
第五,在给分比例的设计中,教师根据其教学目标与侧重点,可灵活调整。
注释:①出勤的评价方式本文暂不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吉提.论专业音乐教育的几个问题[J].艺苑(音乐版),1991(4).
[2] 吴式锴.和声――源于音乐用于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01).
作者简介:申慧,男,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