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芳
摘要:根据汉代漆器造型的美学规律,从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四方面将汉代漆器的设计元素应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之中。汉代漆器的造型有其深刻的内涵,其不仅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契合,更重要的是他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洋溢着浓郁的中国特色,包含孕育着深刻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漆器;汉代;漆器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69-01
一、汉代漆器的美学特征
1.汉代漆器的功能美。“产品功能设计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发展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推出具有高级功能美的产品,这同时也就要求工匠们在造型设计及时的提供以使用功能和艺术功能。例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云纹漆匝。在直观下看的话我们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件盛水的器具,或是饮酒的容器,但是在汉代这件云纹漆匝是一件洗漱用具云纹漆匝的构成主要是直线和曲线的相交和形成一种刚柔并济的造型特征,体现了漆匝作为生活器具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这种造型的设计使得汉代漆器的形式功能与象征功能相互统一。体现出了汉代工匠们在对容器使用功能上有着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
2.汉代漆器的工艺美。在经过了石器时期、夏商时期、战国时期的积淀,汉代漆器通过鬃漆与金工及其它工艺结合已经能够有效地改善漆器的外观。汉代的髹饰工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彩绘、雕漆、堆漆、钿器、金银箔贴花、镶嵌(嵌螺钿、嵌金银、百宝嵌)、针刻。这些工艺技法使得汉代的漆器更加的精美华丽,形成了这一时期的一大特色。漆器工艺的进步,使比较复杂的漆器装饰技术得到普遍的使用。这说明在汉代漆器的制造工艺是十分发达的。
3.汉代漆器的结构美。为达到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艺术功能目的,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汉代漆器往往有多种结构的造型设计,由于结构上的不同所导致的美化效果也就各不相同。在汉代时期虽然没有现在的科学体系,工匠们也不会去具体的研究力学、数学、化学等专业学科,但工匠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习惯的观察、分析,使得汉代漆器的形态结构变得合理化、科学化。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主要作为礼仪器具和家具等,当时人们的审美因素决定了家具的结构主要是由其特殊的使用功能而构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包装容器与其特定的象征意义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汉代漆器造型的美学规律
研究漢代漆器造型设计需要研究美的一般规律,只有在针对不同的设计内容时灵活的运用美学规律才能设计出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设计产品。
1.变化与统一。变化在组织安排视觉元素时,要求形式多样、有差异,但又不是绝对对立,而是浑然融为一体。在造型设计中无论是在统一中求变化,还是变化中求统一,都离不开形体、色彩、质感效果三大基本因素。正是这三者的变化,才给艺术作品营造出好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例如,在汉代漆器云气纹漆圆壶造型设计与云气纹漆方壶两件漆器在汉代都是作为贮酒器具。在造型上二者都是通高五十多厘米,都配有盖子。这两件漆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形体上一个是直线的硬边风格。这说明在设计中工匠们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
2.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在设计实践中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的关系同时也是相互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从大自然中就可以寻找到,干裂的土与水、快如闪电的截拳道与似静不静的太极拳。在汉代漆器造型的设计上,对比和调和主要指的是形体的曲直、面积、大小、长短、粗细、方圆。如汉代九子漆奁在整体与局部的造型上大小的对比,当这两种元素放置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视觉差异和冲击效果,更能突出主体,强调重点,是主次分明。
3.比例与尺度。在汉代漆器的造型设计中,比例与尺度的关系非常密切!比例首先解决的是局部与整体和局部与局部之中的大小、长短、数量的关系。我国古代的工匠们一直传有“周三径一,方五斜七”的口诀,具杯盒在制作圆形器物或是方形器物时用到的口诀。而在绘画中也有关于比例的口诀,在画人物的时候常常有“立七、坐五、盘三”的说法。这都是古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寻找出来的比例关系。而比例与尺度的关系是决定一件设计产品好坏的基本评判标准。
4.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是自然物体的属性,也是传统漆器造型设计的一种规律。汉代工匠们在制造漆器的时候已经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遵循了这一美学规律。
对称指形态围绕一定的轴心重复出现。对称自古以来都是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美的形式,是人类发现并应用的最早的艺术规律。对称的形态多种多样,分别是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前后对称、点对称、对角对称、中心对称等多种对称形式。它是一种稳定的视觉和造型形式。平衡是相对于对称性而产生的,是根据视觉元素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于视觉的平衡。
对于汉代漆器的造型平衡,主要是靠左右部分的体积来表现,其次靠漆器的部件上的分割线、表面花纹、色彩配置和材料的质量,来营造视觉平衡感觉。从物理学角度的理解,设计艺术的平衡关系是通过支点训节表示出来的秩序和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