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楠
摘要:紫砂陶艺术以历史悠久、造型别致、技艺精湛、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而著称于世。它具有独特的造型语言,高雅的艺术魅力,以其独具的文化风格,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朱可心的《报春系列》从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老师们的传承。
关键词:紫砂陶;紫砂壶;朱可心;造型;松报春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50-01
“报春”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当日,让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样子,于街市、里社道路上高声喧叫“春来哩”、“春到哩”,将春天来临的消息报告给邻里乡亲。
报春民俗的另一层用意在于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紫砂工艺师根据这一民间风俗,凭靠大胆的想象和高超的设计水平制做出了报春壶,报春壶从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紫砂陶艺的传统积淀了几百年,延续传承了几百年,历代大师高手留下一大批被奉为经典的传统造型,被后人反复的仿制复制,朱可心的作品《报春壶式系列》是现代紫砂历史上的一个坐程碑。
朱可心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首创的一壶多种装饰新壶式,以新竹、老梅、苍松、碧桃为题材,创制了翠竹壶、报春壶、劲松壶、春色壶、常青壶、高罂壶等,各壶立意新颖别致、造型简朴浑厚、装饰以简托繁,一经面世,均受到中外藏界人士的好评和及珍藏。
《松报春》是朱可心的代表作之一,老师想要做好这把壶必须有高超的制壶技术和一定的艺术修养,《松报春》简洁而不简单、粗犷而不粗糙、古拙而不失灵秀、平易而不失高雅,虽是人造却有“天成”之味道,形、神、气俱佳,尤其可贵且端庄大气,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美、视觉美、触觉美与功能美,具有自然气质神韵。
《松报春》在传统质朴的紫砂圆器的造型上,用生动自然的松枝作为点缀,繁简相对,凸显了松的形象与品质。圆球形的壶身。饱满富有力度。圓足和壶颈相似的造型上下遥相呼应,展现了整体造型的协训和完整性,那伸长的线条使得壶的形象更加挺拔向上。胥出的壶嘴简约舒展。壶盖、壶把和壶嘴以松树木为形,壶身呈鸡心型,恰恰显示出报春壶美丽逼真。高足线,高颈,平口出唇,松叶枝梗作流、钮、柄,枝干和瘿结疤布局合理,伸展自然,老干新枝争奇斗妍,松针错落有致。特别是壶嘴像劲松一样向上傲立,代表着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代表春天的到来和大地复苏,树木伸开枝干迎接春天。
紫砂壶的传承与紫砂壶的艺术价值是密布可分的,它除了体现在壶的造型上、制壶技巧方面也体现出了它的工艺价值,老师们的匠心精神无疑是更值得人称道和品评的另一部分。作品无论是拙朴淡雅的光器,还是姿态万千的花器。无一不蕴含着老师们精耕创作,传承紫砂壶艺的同时不断的创新是老师们的责任,他们利用大自然一切、制作美不胜收的紫砂艺术品。紫砂作品无论是简朴是繁华,还是清新浓郁,或自然或雕琢、工艺独特都有着一份无可忽视、无可超越的艺术美。
紫砂壶是因茶而生的器具,因其实用性走进了百姓又由于他的实用功能,使社会各阶层的家中,诞生起就经久不衰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匠人通过手工工艺,将对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的理解赋之紫砂作品之上。因紫砂泥其优良的可塑性、透气性,成为泡茶的优选器皿,而备受大家喜爱。
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审美价值已成为实用价值的直接和间接的体现;
其次,审美的敏感是人特有的一种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老师们的综合心理需要,它的各种感性形式与人的心理形式相对应,或者由视觉感知通达理解和情感,或者由触觉感知引发想象和联想。所以,在紫砂壶创作中,我们要把握在传统的紫砂作品上加入自己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紫砂壶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现代紫砂陶艺十分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尤其注重从深度和广度挖掘表现内容,从而引起与处于意识高度的审美情趣的共鸣。在从事这方面创作时,老师们大多会把目光投向了当代文化,继而从社会变革的现实和个人文化经验中提炼作品的主题,从而使作品摆脱了一般形式审美,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面貌和文化关注特点。
此外,现代紫砂陶艺的创作的倾向尤其集中地反映了现代人在科技文明环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企图达到所谓纯艺术的审美价值,由此而产生老师们个体思想情感的深化突现。为自身的想象、灵感和智慧提供了极为开阔的活动空间,也使技艺、激情和思想可以自由驰骋其中。从而唤起人们充分体会人在审美情境下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感,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结构和新颖空间的构建来寻求艺人们审美情趣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