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适形造型是民间美术中运用最广的一种造型方法,是民间艺术家出于民俗实用的需要,在某种条件限制画面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达到的适应中造型、造型中适应,其也被称作“适合纹样造型”。适形造型除了装饰造型需与装饰外形契合外,还要与被装饰物的格调一致。纹样按照装饰物的形制装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装饰不会显得突兀与脱节。总而言之,适形造型是装饰随形的形式,形随型而制,因形而制型,这也是我们平常说的随形概念。
关键词:适形造型;平面构成;应用研究
1 以图像适合图形
民间美术的众多设计中,都是出于对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双重考虑,所以装饰纹样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要受装饰物的格局限制。比如,一些生活用品为了方便人们使用,物品的形状有圆形、扇形、菱形、方形等。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装饰图案都必须安排在一定的范围内,工匠不愿意受面积的限制把自己画好的图案切掉某部分,就对图案做了一些改变,尽可能地将其装在限定的框架内。这是以图像来适应装饰物的图形,是纹样随着装饰物的形状而进行的装饰。例如,画一只展翅的鸟需占一个方形的面积,但如果装饰的面积是窄长形的,那么工匠就会把鸟的躯体和头弯过来,并把双翅的形状加以变化,从而把整个图案挤进规定的空间中。亨利·鲍尔弗指出,中国的一条锦带上变化了的蝙蝠形象即其一例。
适形图像常常趋向几何图形化,呈现出对称、均衡、连续等多种美的形式。比如湖南汝城县的刺绣儿童围嘴,大体呈圆形,但在圆形中富有变化,有“双鱼纹两边对称形”,有“鱼蟹纹四边对称形”,还有“花鸟纹六边对称形”,显得灵秀而毫无呆板之感;湘南江华瑶族刺绣背裙,由两个三角形合并成一个方形,两只相背而飞的凤鸟形成了一种冲破画框的外张力;湘西凤凰苗族妇女刺绣高围裙的上胸部位有一块吊钟形图案,秀婉工细的花鸟纹样与气质内向的苗家妇女和谐统一;湖南常德的印染方巾在四边连续纹样中心有一圆形,圆形内是刘海戏金蟾的题材,设计者巧妙地将两个刘海戏蟾的形象,用“喜相逢”的图案格式使画面形成一种旋动感,真是方中有圆,静中有动,这块方巾经过以上艺术处理一下子变得灵活起来。“方中求圆”的图案格局具有普遍性,陕北窑洞的窗格多为方形,贴上圆形窗花自然能打破呆板,这里有两种圆形剪纸窗花,一件是《蛇盘兔》,一件是《艾虎》,为了充实圆形。前者同样采用“喜相逢”的格式将两只蛇盘兔的图案处理成“八卦”状,形式与内容十分合拍;后者则将艾虎处理成俯视角度,让艾虎昂头,四肢展开,尾巴往里收卷,胡须伸向两边,画面显得饱满充实。
2 形与形的适合与新生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适形造型方法,它通过形与形(也有各种形)之间的相互重合、相互适应、相互因借,构成一种新的形象,如同化学反应一般,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分以下三种情形。
2.1 复合形
它是通过“互渗”的原理,运用幻想性的适形造型方法融合出来的形象。如人物与动物的组合、动物与器皿的组合等,使画面的组织有一种天然的、有机的秩序,乱而不乱,齐而不齐,空间因势利导,自动调节,使画面的组织在一定的秩序中具有充分的自由感。比如,贵州苗族民间刺绣中就有人首龙和人首蝶的装饰造型,反映了苗族的历史传说以及苗族人对动物的崇拜;陕北的民间剪纸中也有人面鱼、人面蛙、人面狮等形象,这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复合造型,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
2.2 共用形
它是由形与形的部分重合、相互借用而产生的一种造型现象。最早的共用形出现于原始彩陶艺术中,例如,一组彩陶纹样中,每一朵花瓣都相互借用,形成一种共生现象。我们最熟悉的敦煌藻井图案中就有三只兔子共用三个耳朵,三只兔子围绕一个中心旋转运动,视觉效果中动中有静,使图案的结构显得别有生趣;云南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三鱼共头的图案,与三兔共耳异曲同工,它利用人的错觉,将相同的形重合为一部分共同形,再用“共用形”控制整个组织结构,使形与形相互共存,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新生体;陕西省出土的明代铜铸的“四喜”也都是共用形相生的形式,四个童子共用两个头、四只胳膊、四条腿,各自的形体互相长于对方,互相利用“共用形”构成一个迷人的非客观的组合形象。总的来说,共用形相生的造型形式是设计者为了合理地利用装饰面空间及丰富形式内容,其使整个画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形式张力。
2.3 形中形
从一个形象联想到另一个形象,两个形象相互重合,构成一个新的形象,是“以共用形相生”的适形造型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说是形象中套形象。形与形的相互重合,合二为一,产生一个有机的新生体。比如,河南民间刺绣中的老虎纹样,眉毛是花瓣,鼻子是桃子;又如,湖南刺繡中的凤凰纹样,肚子是牡丹花,尾部缀有花瓣等等。
最典型的形中套形的例子是民间木刻版画中的“字里藏画”造型。苏州桃花坞年画《群仙祝寿图》在一个大“寿”字里描绘出了八仙的故事,人物众多,神态各异,性格风貌跃然纸上。这种形中套形的造型方法是设计者在限定的题材内的进一步发挥,思维方法在固定的装饰面内得到了解放,形与形达到一种自由的重合,在适应一个形的同时去创造另外一个形,达到造型的再创造。
3 结语
潘鲁生先生曾说过:“民间艺术的目的不仅仅是产生愉悦的形象,还有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实践工具和一种超凡的力量,也就是说,是在我们的视觉基础和视觉惯性基础上来看待世界。”艺术中的造型方式与人们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也是紧密相连的,人们在艺术创造中融入自身的认识和情感,充满了对生活的祈愿和对生命的赞颂,又处处表现出形式美法则。所以,民间艺术的创造过程中不仅渗透了民众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阐释。
参考文献:
[1] 韩丛耀.图像符号的特性及其意义解构[J].江海学刊,2011(5):208-214.
[2] 严彬.图像的力量——试析具象绘画中的图像形式语言[D].西安美术学院,2010:29.
作者简介:唐云(1988—),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