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作特点与演奏教学

2018-07-23 08:54刘耀圣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

刘耀圣

摘 要:本文以钢琴独奏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研究对象,从和声、曲式等作曲技法入手,分析此曲的“技术手段”,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张朝先生在改编此曲时的意图。同时,笔者阐述自己在练习此曲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几处值得关注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改编曲;《在哪遥远的地方》;创作特点;演奏教学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先生于1937年创作的一首经典民歌,此曲融合了藏族民歌《亚拉苏》、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维吾尔族民歌《牧羊人之歌》的音乐元素,张朝先生将其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在张朝先生的二次创作下,此曲焕发了新的活力,给欣赏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从和声、曲式、演奏三个方面对钢琴独奏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进行分析和讲解。

1 和声技法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和声等作曲技法进行分析,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而且对我们的实际演奏方面,如风格的把握、音乐层次的划分、踏板的运用、背谱等都会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张朝先生在二次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时,为了突出该曲的地域性风格,在三度叠置构成和弦的基本原则下,使用了大量的附加音、替换音、换加音等。不仅通过改变和声的紧张度凸显了音乐的民族性特点,而且恰到好处的离调和弦又给音乐增添了一些新颖的色彩渲染。下面笔者选取几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和弦加以说明。

乐曲的前两个小节中的第一个和弦均为D宫系统(五声性六声调式,有清角,无变宫)Ⅱ级上建立的九和弦。虽然D宫系统六声调式(有清角,无变宫)的调式音阶与C宫系统的雅乐七声调式非常类似,但是纵观前两小节,“宫音C”并未出现,加之升F音的一再被强调,超出了偏音的应有“待遇”,由此可以判断,此和弦为D宫系统(五声性六声调式,有清角,无变宫)Ⅱ级上建立的九和弦。乐曲第2小节的低音谱号后为转调中介和弦C宫系统Ⅲ级上建立的七和弦,切用四度音替换了三度音。徵音E在低音处出现了两次,在高音处以八度音程形式出现了一次,确立并加强了乐曲从D宫系统过渡到C宫系统的A羽调式。

乐曲的第7小节的第四拍为转调中介和弦,即F宫系统的Ⅵ级上建立的九和弦,低音谱表中多次出现的羽音D以及高音谱表中的先现角音A使乐曲很自然地将调高上升了纯四度。

第12小节至第13小节,高音谱表中和弦均为按照三度叠置的原则构建起来的三和弦,民族和声色彩虽不是十分强烈,但声音变得浑厚,充满深情。低音谱表中为采用五声骨干音构成的分解和弦形式。第12小节的中部,高音谱表中降B的出现应为出于和弦色彩考量的结果,黯淡、忧伤的感情色彩与乐句的起始处的大三和弦形成了鲜明的“色调”对比。左手为避免出现与右手纵向上到对斜,因此也采用降B音。

乐曲的第23小节,高音谱表中出现大量被升记号修饰的变化音级,而低音谱表中出现被降记号修饰的变化音级。但利用等音关系进行转化后,其实这里只有5个音,分别为升F、升G、升A、升C、升D。由此可以判断这里的和弦为升F宫系统中5个骨干音构成的和弦。同理可以得出,第24小节为D宫系统5个骨干音构成的和弦,本小节最后得两个音降A和还原A同时出现,其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乐曲的高潮部分增加一分和声上的“动力”。

乐曲的第48小节,和声的低音在平稳下行的过程中,由于偏音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离调色彩,为此时的乐曲又增添了一分伤感、神秘的色彩。

2 曲式分析

钢琴独奏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重复的单一部曲式结构,有点类似于分解歌,但重复时调性发生变化。乐段、调性布局:

虽然乐曲只有53小节,但是作者利用多种创作手法巧妙地将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主旋律足足重复了5次。引子起于D宫系统的Ⅱ级九和弦,恰好为a羽调式的属和弦,加强了引子部分过渡到乐段A的倾向性。乐段A为非方整性结构,由此增加了旋律的流动性,结尾处由于先现音的出现,终止感大大被削弱,紧随其后的多组下行琶音,很好地将乐曲的调高向上移动了纯四度,并引出乐段A1。乐段A2虽然依旧采用了d羽调式进行叙述,但音区从高音区降低到了中音区,抒情性大大增加的同时,由于织体的变化,并不会给听众带来任何的厌倦感。乐段的结尾处,作者运用了调性对峙的手法,不断地在各种新的调性中游走,从E宫系统转为升F宫系统,再从升F宫系统转为D宫系统,最后在高音区的f羽调式上引出乐曲的高潮部分,即乐段A3。乐段A4出现较之前几次要平静了许多,织体也从第四次的双重震音变为了静谧的单音式的分解和弦。全曲的第一次终止由于没有属和弦的出现,终止感不足,在主音出现后,乐曲进行了一次补充性的终止,双重震音分别向上、向下跳跃,最后在辉煌的气氛中将全曲结束。

3 演奏注意事项

此曲的开篇引子部分便会给练习者造成不小的困惑,这种“无从下手”的困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需要运用琶音演奏法切具有装饰音属性的音符的个数判断不够准确;二是左右手所演奏的音符及指法分配不够合理。第一小节第二行高音谱表中的第一组十六分音符和弦便是需要运用琶音演奏法演奏的装饰音,由于是顺琶音,当左手快速演奏完这4个音后,右手进行无缝连接,最后演奏出被装饰的音符升F。在这部分中,右手需演奏哪些音符不能以音符所在的上下谱表为依据,应根据实际演奏需要加以合理设计.笔者在练习演奏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经过反复的修改、实验后,对这部分的双手分配原则产生了些许心得体会。

乐段A1的第一乐句由于叙述的方式为旋律音及下行音列,为了使伴奏织体“不打扰”主旋律,此时的掌关节应略微处于紧张状态,运用指尖轻触键方式进行演奏。第14小节至第17小节可采用散板的演奏方式进行弹奏,此时的主旋律需双手交替协作奏出。右手下行类似于震音性质的D、C、A三音,如在高速的演奏中,右手受惯性的影响产生不适感,可适当放慢速度,只要此三音起到对主旋律“铺底”的效果即可。乐曲的第17小节至第24小节速度不宜过快,可适当作渐慢处理。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第18小节右手旋律音横跨3个八度反复出现,并且是以单音的形式出现,对音准要求极高,随后几小节虽难度不大,但即将到来的A3震音的部分对演奏技术要求极高,如果乐曲在A3处速度骤降,势必会产生非常突兀的音响效果。A3部分大量的震音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并且反复加以练习。同時,如何读谱,如何正确地演奏出乐曲的主旋律也会给练习者造成一定的困难。在这部分中,乐曲的大部分旋律音是以装饰音的形式出现的,目的在于强调旋律音与震音的对比关系,演奏者不可将采用装饰音表示的旋律音用“占用前一音符时值”的方式处理。第一行高音谱表中,由于旋律采用和弦式或八度式的叙述方式,与震音在某些音上有重合,所以当演奏完旋律音后,需休止一个八分音符或一个十六音符的时值。第二行高音谱表中,由于处于下方的旋律音不与震音重合,为了增加震音的“铺底”、烘托效果,演奏者在音符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只休止一个三十二分音符的时值。以第25小节为例,记谱与演奏方式。

段落A4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要求不是特别高,但需要演奏者迅速地从音乐的高潮部分A3中调整情绪,此时的音乐需要运用宁静、略带忧伤的处理手法加以演奏。第48小节的最后一个十六分音符降D,双手需要采用突强的处理方式,在双手一系列快速且强有力的跑动后,将全曲在辉煌中结束。

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既是一部我们了解民族和声、曲式的优秀素材,又可以作为一首钢琴独奏作品提升我们的演奏水平、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本文是笔者对近两年来练习此曲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以后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民族和声等技法方面的理论依据,希望能为学习者和演奏者在理论、实践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引。

参考文献:

[1] 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新编(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2] 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3]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 史季民,龚肇义.乐理新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5] 黄源洛.民族调式与和声[M].山东文艺出版社,1994.

[6] 在那遥远的地方 [D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在那遥远的地方/6790802?fr=aladdin.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